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通过与常规针刺对比,观察夹脊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夹脊电针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20例。夹脊电针组选C2、T1患侧夹脊穴,常规针刺组按照《针灸治疗学》选穴。两组均以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为单一基础治疗药物,进行一个疗程(3周)治疗,治疗期间患者维持原有卡马西平药物方案,治疗后根据患者疼痛耐受程度调整CBZ剂量,之后进行12周的随访,每4周随访一次。分别记录每个患者在各个阶段的CBZ剂量、VAS和简化马克吉尔问卷(The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分数。最后统计分析两组各阶段的观察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第3周):两组的卡马西平用量、VAS和简化马克吉尔问卷评估分数均减少,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开始后第7周随访,两组的卡马西平用量、VAS和简化马克吉尔问卷评估分数均减少,但试验组效果更加显著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11、15周随访时,试验组卡马西平用量、VAS和SF-MPQ疼痛分数逐渐减小;而对照组卡马西平用量、VAS和SF-MPQ疼痛分数出现回升。两次的组间差异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在第15周随访,VAS后-前降低变化值>2cm者,试验组患者人数有20例(100%),对照组患者人数有10例(50%),组间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本临床观察结果提示,采用夹脊电针和常规针刺治疗都能够减少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服用的卡马西平药物剂量,减轻患者疼痛及其他不适感觉和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夹脊电针组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