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几何部分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加了图形与变换领域。图形与变换主要包括平移、旋转、轴对称和相似等四种变换,其中除轴对称、相似外,其他内容都是新增加的内容,初中《大纲》及其数学教科书对这部分内容涉及较少。如何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具体要求,在初中数学实验教科书中合理地呈现图形与变换的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地评判呈现的效果,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三个典型版本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人教版、华师版和北师版)为例,从课程容量、编写体例、素材选取、呈现风格、与信息技术整合,以及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其他课程内容整合等六个维度,分析三个版本教科书对图形与变换课程内容的呈现特点与呈现规律,寻找其成功点与不足。通过研究,我们发现:1.从课程容量上来看,这三版本教科书都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编写的,基本上都体现了《课程标准》关于教科书内容的要求。内容的容量大体上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差别。2.从编写体例上来看,人教版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比较零散;北师版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比较集中;华师版介于二者之间。这三版本教科书都采取了“螺旋式上升”的编写方式,都是两条线索并举,其中,一条是知识点的链条(知识点的前后编排顺序),一条是逻辑论证的链条(逻辑论证的层次)。而三个版本的差异集中表现为:一是知识点前后编排的顺序不同,二是逻辑论证的层次有所不同。3.从素材选取来看,都注意到现实情景问题,采取学生喜欢的活动、游戏、趣闻等多种形式,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总体来说,北师版教科书的素材最多,形式多样,为学生喜爱。4.从呈现风格来看,三个版本教科书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加强了直观几何、实验几何的成分,其中,人教版教科书在呈现上把直观几何、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有机结合起来;而华师版、北师版教科书以直观几何和实验几何为主。5.从与信息技术整合来看,人教版和北师版教科书体现较好。人教版设置了“信息技术应用栏目”作为选学内容,利用画图软件探索轴对称、旋转和位似的性质;北师版教科书在“读一读”栏目中以Z+Z、几何画板为例介绍了图形平移、旋转以及将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做出位似图形的制作过程;华师版教科书在图形与变换内容上没有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6.从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其他课程内容的整合来看,人教版教科书把图形与变换内容与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整合在一起;华师版教科书中,图形变换内容与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证明结合较多,但坐标知识渗透较少;北师版教科书图形变换与图形的认识结合较好,但对坐标与证明的内容涉及不多,较集中的介绍了图形与变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