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已进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阶段。仅从数量和速度的角度来研究城镇化问题已难以解决现实矛盾,提升城镇化质量已成为新阶段的主要任务。对城镇化质量的提升给予高度重视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理性选择,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亦对其城镇化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京津冀城镇化质量展开系统研究。本文的主要建树体现在:(1)在理论方面,从核心载体、要素利用、支撑保障、目标实现四个层面建立了城镇化质量的分析框架,即城镇发展质量是城镇化质量核心内容,经济发展为城镇发展提供动力,社会民生和基础设施的水平是城镇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体现;城镇化效率反映了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要素的使用效率;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进一步释放城镇化潜力的支持保障;城乡统筹发展质量反映了城镇化终极目标的实现程度。(2)在实证方面,基于分析框架,对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和结果、现状与未来、效率与公平综合考量。从经济发展质量、社会民生发展质量、基础设施丰足度、城镇化效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城乡统筹发展质量六个维度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利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模型对京津冀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与评价,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京津冀区域城镇化质量,从纵向比较,2004年—2013年呈上升态势;从横向比较,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且差距扩大;从结构分析,社会民生最优、城乡统筹不足。(2)京津冀各城市城镇化质量,不同板块差异性和层次性明显,未形成“近域扩散”态势;与2004年相比,2013年“两极分化”效应减弱,离散程度增强;从社会民生发展质量的角度来看,京津冀目前并非典型意义的双核结构。(3)京津冀城镇化质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禀赋及区位等因素的硬约束,地域文化的软约束以及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市场力和行政力的约束。(4)提升京津冀城镇化质量的路径包括: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提供强大动力;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打造内聚外联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兼顾软硬建设,优化城镇化发展综合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注重城乡联动,利用综合手段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