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iute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已进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阶段。仅从数量和速度的角度来研究城镇化问题已难以解决现实矛盾,提升城镇化质量已成为新阶段的主要任务。对城镇化质量的提升给予高度重视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理性选择,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亦对其城镇化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京津冀城镇化质量展开系统研究。本文的主要建树体现在:(1)在理论方面,从核心载体、要素利用、支撑保障、目标实现四个层面建立了城镇化质量的分析框架,即城镇发展质量是城镇化质量核心内容,经济发展为城镇发展提供动力,社会民生和基础设施的水平是城镇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体现;城镇化效率反映了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要素的使用效率;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进一步释放城镇化潜力的支持保障;城乡统筹发展质量反映了城镇化终极目标的实现程度。(2)在实证方面,基于分析框架,对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和结果、现状与未来、效率与公平综合考量。从经济发展质量、社会民生发展质量、基础设施丰足度、城镇化效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城乡统筹发展质量六个维度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利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模型对京津冀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与评价,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京津冀区域城镇化质量,从纵向比较,2004年—2013年呈上升态势;从横向比较,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且差距扩大;从结构分析,社会民生最优、城乡统筹不足。(2)京津冀各城市城镇化质量,不同板块差异性和层次性明显,未形成“近域扩散”态势;与2004年相比,2013年“两极分化”效应减弱,离散程度增强;从社会民生发展质量的角度来看,京津冀目前并非典型意义的双核结构。(3)京津冀城镇化质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禀赋及区位等因素的硬约束,地域文化的软约束以及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市场力和行政力的约束。(4)提升京津冀城镇化质量的路径包括: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提供强大动力;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打造内聚外联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兼顾软硬建设,优化城镇化发展综合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注重城乡联动,利用综合手段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合力。
其他文献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服务外包迅速发展,并且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核心。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抓住此次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粗
大学科技园是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实现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大学科技园是人才聚集和培养的重要基地。大学科技园对高等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大学科
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推动国家综合实力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被过度的开采使用,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十分严重,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社会发展之间的选择,都是当前各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意识到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重要性,采取了多种调节方式,包括制定了环境税收体制等有效经济手段,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值得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