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編《全唐文》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asdf07124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唐文》是一部钦定敕撰、以唐五代文为辑缘对象的断代全集。编修活动始於清嘉庆十三年(1808),十九年(1814)初纂告成之後交付扬州校補刊刻,二十一年(1816)正式刊行。全书存文二万餘篇、作者三千餘人,是研究唐五代时期不可或缺的基本文献。选题对《全唐文》进行专书研究,侧重考察原书的编纂过程与文献价值。第一章围绕编撰与刊行活动展開,利用近年刊布的清代档案等新见材料,着眼於《全唐文》重辑时代背景、编修经过、参与成员情况的勾辑。第二章版本考述则通过馆藏资源调查,揭示了以往未予留意的《全唐文》写本数种,逐一考订文本性质以及各本之间的关联。第三章讨论体例与编纂用书,從全书编次、文本汇校、案语考異、文字讳改、索引编製五方面归纳分析《全唐文》的体例创设。在逐篇覆按篇目来源的基础上,分总集、别集、史书、地方金石、《永乐大典》、佛道藏六类,考察《全唐文》编纂的主要用书及其取拾得失。第四章從篇目误收、重出、作者小传、具体辑录等角度剖析《全唐文》编纂存在的错误类型,总结致误原因。同时结合前人成果与研究所得,以列表形式系统整理全书误收唐前後文、伪託文及重出篇目。餘论部分简要回顾了《全唐文》的成书影响。附录三种分别为《全唐文》编纂用书简目、文献来源待考篇目以及《全唐文》校读札记。
其他文献
本文从A.Tarshi的真之语义理论出发提出了工具性语言 的扩展式,指出翻译就是工具性语言扩展式内的一种。本文重点是对这个改造给出理论上可行性的论证。结论中指出了语言哲学
旅游网页是宣传和促销旅游产品及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网页的共时性与交互性、明确的目的性和功用性等特点,在翻译成英文时宜采用编译。以译语读者为导向,采用本土化和劝
<正>从这几年陕西省中考英语试卷看,书面表达的分数提高到15分。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提示用英语正确、清楚地书面表达内容,考查学生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
微课是网络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短小精悍为主要特点,在网络上可以广泛存在,让人们实现泛在学习。本文介绍了微课的定义、特点、时长以及设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本文立足于历史文化遗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恶化了生存环境,加剧了贫困,危及到国土、国家粮食、生态及饮水安全,已成为中国重大的环境问题。该文通过对甘肃、
作为纪传体史书中第一篇以“文苑”为传目的文人传记,《后汉书·文苑传》的出现本身即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意义。它并不完全是范晔的个人创见,而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这里的农村贫困如此广泛而矛盾深刻到让人束手无策。这里的农民反抗如此长期而斗争惨烈到让人难以描述。……不可能有结论。我只不过是在短短9天的实地调研中不断反思:资源严
微润灌作为当前一种高效节水的新型灌溉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材料作为主要材料的灌溉输水管,通过把微润管埋在农作物根系附近的方式,将水慢慢释放到农作物根系的土壤中,被农作物
<正> 考察报告是将考察过程中得到的大量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研究后,写出能够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文字材料。 考察报告要阐述的对象很广,可以是一个工厂、一种技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