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寺人工湿地不同水生植物的促淤效应及磷的沉积特征分析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ib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生植物恢复是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发挥的作用对治理人工湿地、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石佛寺人工湿地几种代表性的水生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围绕水生植物的促淤效应与磷的沉积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野外考察和室内实验,分析并讨论不同水生植物对淤积物中磷的含量以及深度变化的影响,同时比较不同淤积物中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差异,研究淤积物中营养物质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在石佛寺人工湿地采集对比4种不同水生植物(荷花、蒲草、芦苇、沉水、浮叶植物的混合)区域和主河道区域的淤积物,研究这不同水生植物对淤积物中TOC含量及淤积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生植物的促淤效应会使淤积物变得疏松,从而增加淤积物的深度。因水生植物的种植,湿地内淤积物深度约增加了0.261m。总体来看,荷花区域的促淤效应最强,可带来0.101m的淤积深度,芦苇区域0.067m,蒲草区域0.063m,混合植物区域0.030m,同时水生植物通过降低流速、抑制悬移质再悬浮等作用会产生部分非生物淤积量。应将湿地内水生植物的残体及时收割利用,从而减轻整个湿地的生物沉积负担。(2)在石佛寺水库人工湿地采集对比芦苇和蒲草两种不同水生植物区域内的淤积物和生物植株,对比研究不同营养特征淤积物对水生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淤积物内营养特征与各时期内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生长初期,芦苇和蒲草的生物量与淤积物中氮元素(N)和磷元素(P)呈负相关,其中与TP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即较高的淤积物中营养元素含量会对水生植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随着水生植物的进一步生长,这种抑制作用逐渐较小,并逐渐转变为促进作用,淤积物中营养元素含量与水生植物生物量的相关关系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水生植物进入成熟期后,芦苇和蒲草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值,淤积物内TN及TP含量均与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之后随水生植物死亡腐解,这种关系逐渐消失。(3)在石佛寺人工湿地采集对比4种不同水生植物(荷花、蒲草、芦苇、沉水、浮叶植物的混合和空白)区域和空白区域的淤积物中磷沉积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可以有效的抑制淤积物中磷元素的释放,且不同的植物区域磷的沉积特征有所不同,其中芦苇区域淤积物中磷的含量最高,抑制淤积物中磷释放能力较强,蒲草区域中淤积物中磷的含量最低,抑制淤积物中磷释放能力较弱,而无植物的空白区域对淤积物中磷的沉积特性无明显影响。当冬季水生植物开始死亡腐解后,有水生植物种植的区域内淤积物中磷的含量都会有明显的提升。
其他文献
为实现一年两熟的粮食作物复种模式,提高辽宁地区光温水利用效率,种植移栽玉米是一种可行途径。研究发现,移栽时为了提高产量,常采用增加种植密度等手段。但密度的增加会造成玉米源库关系不协调。因此,在移栽时会通过源调节改善这一情况。试验以“辽单566”为供试品种,于沈阳农业大学后山实验基地进行,种植密度为83375株hm-2。在苗期移栽前进行不同程度的剪叶或断根(减源)处理,包括剪叶15%未断根(L3)、
背景和目的卵巢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被诊断时已处于晚期,其中浆液性癌占80%以上。70%的患者会在治疗后三年内复发。术后5年生存率只有30%,治疗后1
目的:肝细胞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其如何导致肝癌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慢性炎症与
作物光合同化碳对不同土壤有机碳组分的贡献影响着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为了明确作物源碳在作物-土壤碳库间的转移规律,为认识长江中游玉稻及双季稻模式固碳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玉稻(MR)及双季稻(RR)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13C标记技术及13C自然丰度法,分析了作物源碳在作物-土壤系统中的分配,作物根源碳与秸秆碳对土壤有机碳组分(TOC、DOC、MBC、fPOC、mPOC)贡献的
本论文为了研究斗米虫蛋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提取斗米虫总蛋白,逐级盐析分为3个部分,透析除盐后得到不同蛋白部位,并采用SDS-PAGE检测斗米虫不同蛋白部位的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世界性重要检疫性害虫,其寄主广泛,繁殖能力强,防治困难。桔小实蝇成虫羽化后必须经历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性成熟并交配产卵,因而性成熟过程是控制虫害的重要切入点。因此通过研究桔小实蝇雌成虫生殖发育过程相关分子机理,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昆虫生殖调控分子机制,而且为桔小实蝇绿色可持续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本研究从实验室前期已有的桔小实蝇雌成虫卵
目的: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具有重要的代谢和清除功能。病毒感染,创伤,化学试剂等各种原因均可引起急性肝损伤和持续的炎症反应,最终发展成其他不良后果。自噬是体内必不可少的细胞保护途径,其响应于应激、炎症和微生物感染等各种刺激而快速活化。最近的许多研究发现自噬在各种肝损伤中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京尼平已被证明具有抗炎、抗菌和抗氧化等作用,但是京尼平能否通过自噬缓解急性肝损伤仍然有待研究。本研究的主
[目 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联合免疫组化检测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s)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的价值,以指导临床诊治。[方 法]收集2014年1月
目的研究益生菌及膳食成分摄入对大鼠回肠造口术后的恢复情况及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影响,为临床回肠造口术后患者的饮食宣教和造口护理提供相关的实验研究依据。方法将体重范围在340-380g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对照组、布拉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oulardii)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
第一部分阿托伐他汀对液压冲击脑损伤后内质网应激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后抗内质网应激凋亡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