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判例制度研究——以我国构建行政判例制度为视角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c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判例制度作为正式的法律渊源已在英美法系国家延续了几个世纪,其独有的灵活性及适应性,使得其在大陆法系国家也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其弥补了成文法的固有缺陷,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可见,行政判例制度的运用不仅能够推动两大法系国家的行政法发展,同时也具备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我国以成文法为正式的法律渊源,然而在我国行政法领域,却未形成统一的行政法法典,因此,在我国建立行政判例制度是必要的,其弥补了我国行政法法典的缺失,同时能够更好的应对纷繁复杂的行政法律关系。可见,建立行政判例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完善法律制度、实现行政法治的迫切要求。  本文首先从行政判例制度的概念、行政判例制度的功能与价值等方面对行政判例制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分析了大陆法系国家行政判例制度发展与探索,进而结合我国实际论证了我国构建行政判例制度的可行性,并对我国行政判例制度的构建及具体创制进行了思考。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希望笔者对行政判例制度的理论探讨,能为我国行政判例制度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20世纪末的最后十年,世界政治局势风云突变,其中最令人惋惜的当属苏联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苏联解体和独联体国家放弃原有的社会主义制度。它不仅对苏联和东欧地区的政治局势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民社会的兴起,以及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状态。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更是给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1986年3月3日,一份由著名光学家王大珩执笔,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无线电电子学家陈芳允、航天技术及自动控制专家杨嘉墀联合签名的建议书—《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被直接呈交给了邓小平。邓小平两天后就做出批示:“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据称,为了让这份建议书尽快进入领导人视线,科学家们当时是走了“后门”。他们面临的是怎样紧迫的现实呢?20世纪80年代中期,冷战已经进行到最后关头。美国颁布
期刊
中国和欧盟是国际上两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欧双边的贸易日趋活跃,贸易额也节节攀升,双方都从这种日益紧密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