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清乐是前朝民间俗乐在隋唐时期的遗存,唐时称之为“九代之遗声”。清乐一词最早见于隋朝,据《乐府诗集》记载可知,自曹魏设立清商署有了“清乐”之实以后,至隋,方有“清乐”之名,且为隋大业中创立的“九部伎”之第一部。~((1))唐传习隋代旧制,清乐在初唐发展的范围更加广泛,前朝历代相传的“华夏正声”被冠以清乐之名,除前朝遗存的俗乐以外,唐人所谓的清乐还应包括与之品性格调相近的,用以传统乐器伴奏的歌舞音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乐是前朝民间俗乐在隋唐时期的遗存,唐时称之为“九代之遗声”。清乐一词最早见于隋朝,据《乐府诗集》记载可知,自曹魏设立清商署有了“清乐”之实以后,至隋,方有“清乐”之名,且为隋大业中创立的“九部伎”之第一部。(1)唐传习隋代旧制,清乐在初唐发展的范围更加广泛,前朝历代相传的“华夏正声”被冠以清乐之名,除前朝遗存的俗乐以外,唐人所谓的清乐还应包括与之品性格调相近的,用以传统乐器伴奏的歌舞音乐。清乐为汉魏旧曲的传承,清乐部则是民间俗乐雅化的产物,清乐部实则是一种有组织规范,有系统的器物制度的乐舞制度,它对乐队编排,使用乐器,乐工人数,包括乐工舞伎表演时的衣着服饰都有严苛的规定。全文由绪论、三个章节和结语,共三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涉及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第一章首先对清乐进行了概念释义,其次对清乐的源流发展进行梳理,并汇集整理了古今中外的研究学者对清商乐源流问题的不同观点,通过史料的分析,认为清商乐最早可追溯到曹魏时期。第二章为本文的核心章节,首先笔者梳理了隋唐时期多部乐的立部发展史;之后对隋唐多部乐设演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绘制成了多部乐的设演年表;其次分四个小节:清乐乐部的乐队编制、乐曲、歌舞伎服饰、清商官署,分析考证了清乐在隋唐时期的转型发展至衰微的整个过程。本文是以时间为论述展开的线索,第三章论述的是唐代中晚期清乐乐部的发展形态,首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清乐乐部日趋衰亡的原因,其次对晚唐时期(766年以后)宫廷设演多部乐的文献材料进行分析,认为清乐乐部在晚唐时期并没有消亡,仍用于宫廷宴享,之后又以《乐府杂录》中的材料作为依据,分析了晚唐时期清乐乐部的乐队编制,最后笔者从音乐史宏观角度分析了传统音乐流传发展的规律:民间-宫廷-民间,故而清乐在宫廷失宠后转而回归民间实为历史必然的结果。
其他文献
NY/T 1700-2009《沼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测定气相色谱法》是测定沼气中甲烷含量的标准方法.为找出对该实验检测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测试过程,量化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想在新形势下求发展,就必须顺应社会潮流,在创新中求突破。在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变数,如何在这个千变万化的市场格局中灵
企业诚信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依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企业选择诚信与否是企业经营者计算诚信成本预期与收益预期之后选择的结果,企业诚信的预期收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理念、新技术的突飞猛进,船舶的智能化水平不断地提高,船舶的发展也逐步朝着无人驾驶的方向发展。无人船作为一种可以实现
当前《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课程是针对“3+4”中职+本科特色人才培养试点专业机械工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考虑学生在中职阶段的工程材料学习基础,制定了本科阶段《工
目的:研究Fibulin-5对膀胱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及细胞中ROS、MMP7、MMP9水平影响。方法:在Fibulin-5过表达组、Fibulin-5沉默组、膀胱癌细胞组以及正常细胞组中进行MTT细胞增
针对目前的煤炭行业新形势,对安全工程(定单)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通过课程改革,管理制度的改革及实践改革等措施的施行,旨在促进安全工程(定单)专业的转型,促使学生成长
本文以歌剧《再别康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歌剧全剧中剧本、故事、人物、创作手法以及存在于歌剧中的其他要素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其“戏剧性”的不同表现形式,并通过对整部作
试验对柞树施沼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71.9%;在单叶重、单株产叶量等方面,增产效果突出,单叶重增加38.6%,单株产叶量增加47.5%,叶片鲜重增加38.6%,烘干后干重增加21.2%,说
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的经济体量已是全球第二,但面临的问题愈加凸显:人口红利消失殆尽、资本回报率大幅下降、宏观杠杆率不断攀升。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持续下降,虽然2016年略有回升,但整体仍处于下降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做出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明确新发展理念,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充分利用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很多人关注东北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