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对中国硕士生论文和外国学术期刊文章中的转述动词进行对比分析。基于体裁分析和对比修辞理论,本文利用海兰1999年的关于包含不同评价意义的转述动词的分类框架,结合这些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对各文章中转述动词的具体用法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发现不同语言和体裁背景的作者在转述动词的意义、时态和语态使用上的异同。本论文的研究语料共包括20篇硕士论文和20篇学术期刊文章,发表的年限都在2006年到2011年之间。硕士论文的作者均为中国几所不同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而学术期刊文章均来自于各领域中声誉较高的五种期刊,其作者均为各领域专家级作者。语料库的总字数为444,072。在研究中作者采用了定量与定性两种研究方法。通过定量研究得出相关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作者绘制相应的图表以便更清晰地显示频率研究的结果。接着,作者依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总结并描述各组作者对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以及学科间和体裁间的使用差异。定性研究主要用于阐述不同转述动词的评价意义以及解释说明各组作者在使用转述动词时出现差异的原因。本文对比研究的结果显示不同文化背景和体裁背景的作者在转述动词的使用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总的来说,学生使用转述动词的数量大大超过期刊作者,但他们使用的动词种类少于专家级作者,这表明学生对于各种转述动词的掌握仍然不足。学生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方面较为保守,更多地使用不直接表明自己态度的转述动词。而就不同体裁的作者来说,硕士论文和学术期刊文章中时态和体态的使用并没有太多差异,各组作者均大量使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以及少量的现在完成时。学科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文学较之语言学在行文传统上自由度更高,并且文学作者更愿意在文章中体现出自己的作者身份。文学作者更多地使用直接表达反对的转述动词,且倾向于在动词前使用表示作者态度的程度副词。在时态和语态的使用上,文学作者大量利用一般现在时和主动语态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反映出他们更乐意自己的文章体现出主观的特点。本文为体裁分析和对比修辞理论提供了具体实例,对于硕士论文和学术期刊文章以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写作者的写作表现的理解也有一定贡献。此外,本文还为中国英语二语学术写作学习和教学提供了可用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