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竞技体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是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举国体制下兴起的“三级训练网”培养模式虽然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但是在培养过程中忽视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暴露。随之兴起的“体教结合”模式被采用并推广,但部门之间的矛盾致使“体教结合”模式尚不完善。本文以浙江省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题调研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研究方法,了解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同时寻找一个适合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以体育系统为核心、教育系统为辅”的管理体系,坚持以“保持和提升、有保有压、大力发展三大球”的原则项目布局,但仍存在管理体制尚不完善,项目布局不均衡等问题。(2)在办学形式上,市级体校以三集中、县级体校以一集中为主,以体教合办的合作形式为主;以培养省级运动队队员和体育院校学生为主要培养方向,但是运动员就业或出路不明仍是教练员训练中的最大困境。(3)我省运动员生源质量总体较好,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运动员梯队构成不太均衡,部分体校招生仍较困难。(4)我省教练员学历构成相对合理,但是硕士学历占比较低;职称结构不尽完善,中级职称或中学一级教师职称居多;部分业余体校的教练员以经验选材为主的居多。(5)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情况整体较好;运动员平均每天训练时间长,但效率不高;考核制度不完善导致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高。(6)我省大部分业余体校在文化教学方式上呈现多样化;文化学习时间不足导致学训矛盾突出;赛前文化测试总体成效不错但仍有待改进。(7)我省大部分业余体校的场地设施能满足训练,教练员对现代化技术的运用较少;培养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以政府拨款为主。现阶段适合我省的“体教结合”模式是在“U-S体育协作”的基础上,通过市队校办、省队市办、省队社会办等形式联合体育系统、教育系统以及社会力量进行资源互补发挥各自优势。建议通过深化改革管理体制,合理布局项目;完善培养模式,给予相关政策支撑;加强体教结合;打造“复合型”教练员团队;完善业余体校的考核制度;注重运动员综合素质文化培养;利用科技助力运动训练,扩大培养经费渠道的对策解决浙江省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