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调控慢性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的基底前脑腺苷及其受体机制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iming2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既往研究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针刺对CFS合并睡眠障碍有明显的调整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本研究拟以CFS模型大鼠为研究载体,探索针刺对CFS睡眠障碍模型大鼠睡眠障碍的影响,以及针刺对CFS睡眠障碍模型大鼠睡眠调整效应的基底前脑腺苷及其受体机制。  方法:  1. 针刺对CFS睡眠障碍模型大鼠睡眠障碍的影响研究  将30只SD大鼠按7天为1周期对其进行驯化,选取对环境适应性较好的大鼠。采用DPS处理系统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以下简称A组)、模型组(以下简称B组)、模型针刺组(以下简称C组)。B组、C组采用力竭游泳加慢性束缚方法对大鼠进行21天造模。造模结束后,A组不予任何处理;B组造模成功后第3日起开始使用自制固定装置固定大鼠,固定时间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治疗5日后休息2日; C组给予针刺“百会”、“神门”、“肝俞”、“肾俞”、“脾俞”、“后三里”治疗,时间频率同B组。治疗前后,采用8:00-20:00监测SD大鼠睡眠时间、睡眠地点,采用力竭游泳、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旷场实验、水迷宫实验检测SD大鼠行为学指标。  2. 针刺对CFS睡眠障碍模型大鼠睡眠调整效应的基底前脑腺苷及其受体机制研究  (1)实验一、针刺对CFS睡眠障碍模型大鼠基底前脑腺苷及受体的影响研究:造模方法、分组、处理方案同前,针刺治疗后,采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基底前脑腺苷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基底前脑中纹状体、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A1受体含量,以及纹状体、伏隔核区A2a受体含量。  (2)实验二、CFS睡眠障碍模型大鼠经腹腔注射腺苷受体拮抗剂后,针刺对CFS睡眠障碍模型大鼠基底前脑腺苷及受体的影响研究:将SD大鼠按7天为1周期对其进行驯化,选取对环境适应性较好的大鼠。采用DPS软件将大鼠随机分为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phoxide,DMSO)组(以下简称D组)、DMSO+针刺组(以下简称E组)、A1受体拮抗剂+针刺组(以下简称F组)、A2受体 拮抗剂+针刺组(以下简称G组)。各组大鼠均采用力竭游泳加慢性束缚方法,复制CFS动物模型。造模结束后,连续7天对D组、E组按照0.065ml/100g对大鼠腹腔注射 DMSO ,排除 DMSO 本身对大鼠的影响, F 组、G 组按照0.125ml/100g和 0.105ml/100g对大鼠腹腔注射腺苷A1、A2A 受体拮抗剂。注射7天后,D组不予任何处理;E、F、G组分别针刺“百会”、“神门”、“肝俞”、“肾俞”、“脾俞”、“后三里”治疗,治疗时间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治疗5日后休息2日。治疗结束后,采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基底前脑腺苷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基底前脑中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A1受体含量,以及纹状体、伏隔核区A2a受体含量。  结果:  1. 针刺对CFS睡眠障碍模型大鼠睡眠障碍的影响  CFS造模成功后,与A组大鼠相比,B组、C组睡眠时间显著缩短,睡眠地点明显不固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针刺治疗后,与B组相比,C组睡眠时间显著增加,睡眠地点明显固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2. 针刺对CFS睡眠障碍模型大鼠睡眠调整效应的基底前脑腺苷及其受体机制  (1)实验一、针刺对CFS睡眠障碍模型大鼠基底前脑腺苷及受体的影响研究:CFS造模成功后,与A组大鼠相比,B组基底前脑腺苷含量显著降低,纹状体、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A1受体含量显著降低,纹状体、伏隔核区A2a受体含量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针刺治疗后,与B组相比,C组基底前脑腺苷含量显著增高,纹状体、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A1受体含量显著增高,纹状体、伏隔核区A2a受体含量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实验二、CFS睡眠障碍模型大鼠经腹腔注射腺苷受体拮抗剂后,针刺对CFS睡眠障碍模型大鼠基底前脑腺苷及受体的影响研究:经腹腔注射腺苷受体拮抗剂针刺治疗后,与D组大鼠相比,E组基底前脑腺苷浓度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E组大鼠相比,F组基底前脑中腺苷浓度显著降低,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组织A1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伏隔核区A2a蛋白含量有降低趋势,腹侧纹状体组织A2a蛋白含量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E组大鼠相比,G组基底前脑中腺苷浓度显著降低,腹侧纹状体组织A2a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伏隔核区A2a蛋白含量有降低趋势,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组织A1蛋白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F组大鼠相比,G组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组织A1蛋白含量明显增加,腹侧纹状体组织A2a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伏隔核区A2a蛋白含量有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CFS模型大鼠存在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时间显著减少、睡眠地点不固定。针刺治疗可显著增加CFS模型大鼠睡眠时间,固定睡眠地点。  2. 针刺对CFS睡眠障碍的调整可能是通过基底前脑局部释放腺苷,作用于纹状体、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A1受体,以及纹状体、伏隔核区A2a受体,从而发挥调整睡眠障碍的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宫血立停方对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大鼠血浆复钙时间和小鼠二甲苯所致耳肿胀的影响,评定宫血立停方的疗效,进一步探讨宫血立停方防治无排卵性功
摘 要: 现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桥梁。本文简述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阐述了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中学课堂教学 应用    21世纪已经到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使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改变着教育的方法、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人成才及建设良好班级的重要保证。自信是对自身的主观能力和客观条件的正确评价,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完成预定目标、战胜困难的基础和前提。自信心的强弱将关系到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自我肯定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美术教学 自信心 培养方法   
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过于注重基本技能、知识与基础理论的积累与继承,忽视中小学教育活动中学生思维力、创造力的培养,往往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许多艺术院校培养的仅是一大批“艺匠”,而非“艺术家”类的创新性艺术人才。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已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有些地方矫枉过正,过于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忽视了基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美术教育越来越备受教育界的关注。美术教育以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激发创造能力为根本目的。开展美术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现实美术教育中每一个美术教师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是成功开展美术创新教育的重要保障之一。  关键词: “分层式”美术课堂教学 含义 要点    一  “分层式”美术
摘 要: 在我国由“制造型大国”向“制造型强国”转变的大形势下,针对中职机械教育的现状,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机械基础》教学作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机械基础》 优化教学内容 创新能力 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十二五”期间最后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由“制造型大国”向“制造型强国”转变,这使得社会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这
美术课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初中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即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通过对学生审美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将来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也是极为有益的。  一、严格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  美术是造型艺术,也叫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