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炉精炼终点钢液成分和温度预测模型开发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iquer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某厂300吨LF炉钢包精炼炉生产工艺为研究背景,采用参考炉次法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建立LF炉终点成分和温度预测模型。模型使用VisualC++6.0作为软件开发工具,MicrosoftAccess2003数据库系统编制出了应用软件,软件具有数据库维护、BP神经网络训练、即时终点成分和温度预测、合金加入量预测等功能。 在建立终点成分预测过程中,采用了参考炉次法平均计算收得率,对各元素的收得率进行计算,采用50炉数据对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验证,对于主要元素的预测与实际数据比较,计算误差较小,达到了现场的精度要求。对于C元素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较,误差在±0.01%的占总炉次的96%,对于Si元素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较误差在±0.04%的占总炉次的98%,对于Mn元素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较误差在±0.06%的占总炉次的98%,其它元素的预测值也比较精确,能够减少取样次数,从而间接地缩短冶炼时间,降低能耗,优化冶炼操作。同时,操作人员也可根据现场需要,输入所要添加的合金种类和数量,模型可以根据参考炉次得到的合金收得率,提前预测出钢水成分,对现场的操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建立终点温度预测模型过程中,将整个钢包体系作为一个系统研究LF炉能量平衡关系,分析出影响LF炉钢水温度的主要因素为:通电时间、通电量、非通电时间、初始温度、钢包状态、合金及渣料吸放热量、氩气吹入量8个主要因素作为网络的输入量,将终点温度作为网络输出量。实际系统运行表明,这些因素作为输入量预测终点温度完全可行,并达到了精度要求。预测误差在±5℃之内的炉次占总炉数的80%,±7℃之内的炉次占90%。 本模型还具有待冶炼炉次的合计加入量计算功能,根据钢水的初始成分和钢种的冶炼标准,可以给出比较精确的合金加入量,有利于控制成分,从而节省合金加入量,节约开支。
其他文献
基于传统历史教学工作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教师开始意识到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历史故事进行知识点延伸工作的重要性.在这个环节中,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为了全面提高
随着基因组研究的深入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对基因调控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引起人们越来越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一套能够广泛搜集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对信息进行多种分析的研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其次阐述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最后
我国的锌锭产量2000年达到1950kt,居世界第一位。国际上主要炼锌方法是湿法炼锌,占所生产的原生锌锭的80%以上,但ISP工艺在铅锌冶金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物料的适应性强,适
随着近代机械制造工业如航空航海,汽车工业,石油化工,电信和原子能及空间技术等工业的崛起,具有密度小,重量轻,比强度高等有点的铝合金的使用量日益增加,铸造铝合金由于具有
学位
模拟喷吹煤气后高炉炉料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借助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仪、X 射线荧光分析仪等设备对该过程中炉料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低温时炉料的粉化、炉料渗
本文以天然两亲分子—卵磷脂分子(EggPhosphatidylcholine,PC)排列成的双分子层膜结构即卵磷脂囊泡作为基本体系,从包裹药物性质对卵磷脂囊泡的影响出发,研究了药物分子孔雀石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开始深入到我国教育界的各个角落.互联网思维下,既给大学生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教学元素,同时也给思政教学带来了一定挑战.本文就互联网思维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