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高消费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消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在泉州晋江市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青年结婚大操办,消费形式多样化,出现了“好攀比、讲排场、比阔气、赶时髦”的畸形状况。在这种不良的消费环境下,对社会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家庭由于在结婚过程中超出家庭能力进行了过度消费,甚至借钱进行结婚消费,导致青年以至于整个家庭结婚后经济压力过重,背负着沉重的债务;部分家庭由于支付不起高额的聘礼、嫁妆而无法结成姻缘。同时,晋江市还存在着许多青年在相亲过程中“明码标价”的现象。整个社会环境的婚姻物质化、符号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家庭做为社会存在最小的组织单位,而结婚消费是缔结婚姻必经的过程,因此对结婚消费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对结婚消费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家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首先,笔者对国内外学者的婚姻支付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通过文献梳理笔者发现:(1)现有的研究多以理论探讨为主,系统化的经验研究并不多见;(2)研究对象多是集中在婚姻支付的彩礼上,对嫁妆的研究相对较少。(3)现有的研究多是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村青年在缔结婚姻的过程中,结婚消费的变化,从实物的变化至礼金的变化等。国内外学者对农民进行结婚高消费的背后原因,如身份的建构、结婚消费的目的、结婚消费的动机等的研究较少。本文从结婚的消费状况、结婚高消费成因的理论解释、结婚高消费产生的社会影响这三大方面对农村结婚高消费行为进行了系统化的个案研究。研究发现:(1)在农村婚嫁场域中,村民婚庆过程中的高消费现象特别突出,特别是聘礼、嫁妆的消费。(2)农村婚嫁中的高消费现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3)农村婚嫁高消费的现象,不仅对个人及其家庭产生影响,同时对整个社会环境的结婚消费观念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笔者发现,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富裕了,结婚高消费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结婚消费的过程是一个“身份认同”的过程——通过结婚消费来获得到身份上的肯定。身份认同包括自我感和群体归属感,研究发现,富裕的群体通过消费来获得自我感,而消费能力较低的群体则通过结婚消费来获得群体的归属感。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运用社会学理论深入分析农村结婚高消费的现象。得出结论,当前社会中结婚高消费以炫耀、攀比为主要消费心理,但是笔者的研究中也发现,人们的消费理念越来越趋向合理、理性。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揭示结婚高消费过程中不合理的消费观念,提倡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对于优化农村消费结构、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1中专卫校班级管理中应用换位思考的必要性(1)现在的中专学生,独生子女居多,思考能力和行事能力都较弱.表现为:分辨是非能力差,选择性差;行事多凭性格靠习惯,任性偏激;许多同
目的研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脑淀粉样蛋白生成的影响。方法用蛋白磷酸酯酶抑制剂冈田酸(OA)在大鼠侧脑室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8周。用Morris水迷宫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OA组大鼠
上世纪30-40年代是中国自由主义运动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储安平受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在文学创作方面初露锋芒,尤其是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为新月派领袖
年度流行语最能反映当年的社会语言生活状况,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调查当代大学生对"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的了解情况。整体上,大学生对流行语还算比较熟悉,但有些类型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南瓜籽油研究开发状况,提出了针对不同品质的南瓜籽制油工艺,并重点对南瓜籽冷榨制油同时生产南瓜籽蛋白粉的综合利用工艺进行了研究。
革命、民族、国家,这些现代性话语在20世纪的多数时间里一直以理性的名义塑造着爱情。表现在小说中,就是理性压抑着激情。当下的爱情小说"事后性"地展示着现代性理性压抑所造
论述了复共线性对LS估计的影响,复共线性存在时主成分估计比LS估计有较小均方误差.通过实例说明利用主成分估计对LS估计改进的方法与步骤.
甲午战争之后,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维新志士从“女学兴国”角度出发,将“兴女学”同民族国家命运及女性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探索救国之路。他们通过报刊媒介、著书论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即将文艺纳入社会历史中考察,并从中发现规律,解读作品。社会历史批评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批评家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