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P/TMC复合膜表面接枝亲水性小分子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酰胺纳滤膜是复合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孔径在纳米级别,分离机理由空间排斥效应和唐南效应共同决定,具有高通量、高多价盐截留和低单价盐截留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纯化、硬水软化、污水处理以及分离浓缩等领域。但是,由于膜污染现象的存在,纳滤膜在工程应用中往往会出现性能衰退和使用周期缩短等情况。因此,从膜材料入手,研究出具有优异抗污染性能的新型纳滤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选择三乙醇胺(TEOA)、二乙醇胺(DEA)和丙三醇(GLy)作为改性单体,通过酯化或酰胺化接枝反应对哌嗪-均苯三甲酰氯(PIP/TMC)初生态纳滤膜表面进行功能化改性,并探究不同改性工艺对复合膜结构和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光电子谱(XPS)、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水接触角评价装置以及Zeta电位测定仪等对复合膜表面理化性质和形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错流分离试验,对复合膜的截留分子量、无机盐分离性能和染料分离性能进行系统研究。选择牛血清蛋白(BSA)、海藻酸钠(SA)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作为特征污染物,评价复合膜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抗污染性能。相关结论如下:(1)利用初生态PIP/TMC纳滤膜表面未反应的酰氯基团,可实现对PIP/TMC复合纳滤膜的表面接枝改性。XPS和ATR-FTIR分析表明,TEOA和GLy分子通过与初生态膜表面酰氯发生酯化反应,DEA分子通过与酰氯生成酰亚胺键而接枝于膜表面。改性后膜表面负电性减弱。SEM表征发现,改性前后聚砜底膜上的聚酰胺层厚度均为150 nm左右,且表面呈“结节状”结构;AFM表征发现,复合膜表面均方根粗糙度(RMS)均在10 nm以内,改性过程未对其造成明显影响;截留分子量(MWCO)测定表明,原膜与改性膜的截留分子量均在300 Da左右,接枝改性对原膜交联度无影响。(2)改性过程可通过调节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接枝改性PIP/TMC复合膜的分离性能受到改性单体浓度、改性单体种类、酸吸收剂浓度、改性反应时间等因素影响。增加改性单体浓度或者适当延长反应时间均可增强改性效果。但是酯化或酰胺化接枝和酰氯水解是一对竞争性反应,过度延长反应时间反而有助于酰氯水解,所以通过调节改性单体浓度来控制改性过程是一个较为理性的途径。综合考虑复合膜的分离性能,初生态PIP/TMC复合膜的改性工艺为:TEA=0.30 wt%,SDS=0.05 wt%;反应时间=2 min,改性剂(TEOA、DEA或GLy)=0.035 mol/L。(3)初生态PIP/TMC纳滤膜表面接枝亲水性小分子能够提高复合膜渗透通量。通过对改性前后复合膜的分离性能研究发现,在25℃、0.5 MPa的操作条件下,未改性膜的纯水通量为80.6 L/(m2·h),改性膜NF-TEOA-0.035、NF-DEA-0.035、NF-Gly-0.035的纯水通量分别为93.5、91.9和90.5 L/(m2·h),硫酸钠截留率均稳定在98.0%左右。对复合膜进行长时间稳定性能试验后发现,改性膜具有较好的运行稳定性。进行染料分离性能测试后发现,复合膜对染料的截留效果顺序为:甲基蓝>刚果红>日落黄>茜素黄R>中性红,改性膜的通量优于原膜。(4)初生态PIP/TMC纳滤膜表面接枝亲水性小分子能够提高复合膜抗污染性能。对初生态PIP/TMC复合膜接枝改性后,复合膜抗污性能有效提高。在相同条件下,改性膜通量下降率低于未改性膜、清洗通量恢复率高于未改性膜,不可逆阻力小于未改性膜。
其他文献
蜜蜂是很多农作物和野生植物的传粉者,在生态和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一种关键的非靶标生物。目前我国人工饲养的蜜蜂主要是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摘要】本文尝试结合姑孰画派创始人萧云从的生平以及当时的历史社会条件,分析这一画派的形成,并对其被遗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姑孰画派在当代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姑孰画派;萧云从;形成;衰落;发展  姑孰画派形成自明末清初,是一只异军突起的地域性画家群体。姑孰画派的形成与发展均与当时的区域文化和经济深厚的渊源有关。这一画派延续时间虽然较短,但其本身所具备的魅力依然吸引着美术家的视线
挥发性组分作为天然产物中一类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具有很强的活性。本试验运用气相质谱联用,气相红外联用和全二维气相等手段分析和鉴定温郁金、文术、河南蜂胶、浙江蜂胶的挥发油以及木酢液与稻酢液的组成。对比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对挥发性组分分析的优势,建立了温郁金、文术、河南蜂胶、浙江蜂胶挥发油的组分库。对象采用溶剂分配,大孔树脂分段富集,硅胶柱层析等手段分离得到了七个化合物,结合多种波谱分析手段鉴定了各自结构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生活垃圾的种类、组成从单一化、简单化向着多样化、复杂化不断变化,根据卫生部的调查,2009年我国农村生
以生物质纳米材料作为填料与聚合物基质进行复合改性是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纤维素纳米晶具备来源丰富、高强度和刚性、低密度及可生物降解等优点,替代无机纳米填料被广泛用于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由于纤维素纳米晶表面富含极性羟基,较容易分散于极性聚合物基质中并且与基质有较好的界面相互作用,从而发挥纳米晶的增强效应。为进一步丰富纤维素纳米晶改性材料的种类及拓展其应用范围,基于提高纳米晶在有机溶剂的溶
本研究采用了T-RFLP技术和DGGE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调查并比较了青县、昌邑、瓦房店三个再植障碍较严重的采样点土壤中的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并结合相关环境数据,通过PCA
聚酰亚胺具有高热稳定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溶剂等性能。由聚酰亚胺制成的多孔材料具有特殊的骨架结构,能够存储和稳定释放润滑剂,在自润滑材料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常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