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锚固区粘结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12345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于疲劳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构件锚固区受力性能的研究及静载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但是前者大部分还只停留在对组成钢筋混凝土构件材料疲劳性能的研究,即对疲劳荷载下钢筋和混凝土各自受力性能的研究,而对于疲劳荷载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样后者也只局限于静载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尚未考虑疲劳荷载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现有的试验研究和理论探讨通常仅在研究钢筋混凝土构件及节点的恢复力特性中附带考查了粘结退化的影响,很多问题缺乏明确的答案。对于承受疲劳荷载作用的混凝土结构,如桥梁、吊车梁等,保证其具有足够的疲劳寿命,在使用期内不发生疲劳破坏,对结构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深入开展疲劳荷载下钢筋与混凝土锚固区粘结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开展了钢筋与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在静载和疲劳荷载下粘结性能的试验,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锚固区粘结疲劳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 本文进行了24个钢筋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的轴向静载和疲劳荷载拉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疲劳荷载后试件的粘结破坏型态与单调静载作用下的粘结破坏型态相似。由于本次试验采用试件的锚固长度较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也较大,试件破坏过程均表现为加载端区域首先出现内裂缝,由于横向约束较强,裂缝并未到达试件表面。随着荷载增加,加载端钢筋开始屈服变形,荷载向自由端传递,加载端粘结失效,有效粘结长度逐渐向自由端转移。直到钢筋被拔出瞬间,在构件自由端表面出现了劈裂裂缝。在较高应力水平下,钢筋较大滑移量主要在第一个循环中产生,在随后的循环中,滑移量趋于稳定:在低应力水平下,可以发现循环次数对滑移量的增长影响很小。 通过对本次试验采集到的钢筋应变、钢筋加载端和自由端相对滑移量等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对疲劳荷载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退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据此对粘结疲劳损伤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钢筋加载端滑移量的损伤模型,得到相应的损伤累积和演化的规律。
其他文献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其平面布置灵活,抗侧刚度大,是设计者较为常用的一种结构体系。目前框架结构中的剪力墙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框架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或者钢框架。钢
随着环境水体问题的日益突出,“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已得到国内外学术专家、环保工作者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污水排放标准不断严格化,污水处理技术逐渐从以单一去除有机物为目的逐渐转变为既要去除有机物,又要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以控制富营养化为目的的脱氮除磷已成为当今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强化生物除磷(EBPR)是污水除磷的有效而经济的方法,但是近年来很多学者发现由于系统中存在大量的聚糖菌(glycog
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建筑结构经常会遭遇超过其设防烈度的强烈地震作用,使得结构的破坏非常严重。隔震结构通过设置隔震层能够吸收并消耗地震能量,减小了上部结构的地震
目前,混凝土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大都是建立在试验的基础上,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得到的试验成果又往往受到试验条件、环境以及材料本身复杂性的影响,试验成果的离散性
水库岸边滑坡是库区水岩作用导致的一类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而库水位变化是影响滑坡体变形破坏的一个主导因素。开展水库运行过程中库岸稳定性的定量研究,对水库型滑坡的预测和
电渗法被认为是处理高含水量、低强度、高压缩性软土很有前途的方法。我国沿海、沿河广泛分布的深厚软粘土、围海造陆的大量开展,以及日益重要的环境岩土工程,都为电渗法提供
钢管混凝土最突出的优点是钢管对核心混凝土产生紧箍力,使得混凝土三向受压,从而限制和延缓了混凝土微裂缝的开展,抗压强度大为提高,塑性和延性得到改善,因此很适合做为轴心
随着人们对建筑美学的不断追求、计算机辅助设计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施工技术的逐步完善,空间网格结构中较为常见的规则曲面造型,如柱面、球面、椭球面,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建
多环芳烃是一类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环境污染物,并且在环境中具有累积效应,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在全面综述和分析国内外大气颗粒物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