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患者肠道菌群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d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高脂血症的患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升高,高脂血症现如今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同时,随着人们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调与多种疾病如代谢相关性疾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与高脂血症之间也存在紧密的联系,本实验通过比较高脂血症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者粪便中四种特异菌群的含量,来了解高脂血症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进一步探索高脂血症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为临床高脂血症的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方向。  方法:分别采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9月心内科高脂血症患者(50例)及健康受试者(30例)空腹血清样本和粪便样本,血清样本用于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粪便标本用相关的试剂盒提取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的浓度及纯度,然后再依据不同种属细菌16SrDNA所提供的基因序列设计出所要研究的细菌特异性引物,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两组人群粪便中特异菌群的数量,将所得的数据导入SPSS系统对两者进行分析比较。由于本实验样本量有限,纳入的患者中多数为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患者,单纯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例数较少,且无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因此本实验只完善了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血症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7.54±0.66vs9.06±0.42)和乳酸杆菌(7.95±0.47 vs8.89±0.41)数量明显减少(P<0.01),大肠杆菌(9.01±0.39 vs8.18±0.18)和粪肠球菌(6.09±0.32 vs5.69±0.38)数量明显增多(P<0.01)。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双歧杆菌呈负相关(P<0.05),与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无相关性(P>0.05)。高脂血症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乳酸杆菌呈正相关(P<0.05),与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无相关性(P>0.05)。  结论:高脂血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肠道菌群存在差异。高脂血症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多。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中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肠道特异菌群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肠道菌群数量及结构的改变可能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是致死的重要原因。本次研究中,我们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齐鲁医院IC
第一部分 背景和目的: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耐受性好,已经广泛应用于降压治疗。但是,部分临床研究提示服用ARBs的患者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对于两类RAAS阻断药物(ACEI和ARB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舒芬太尼在无痛胃镜麻醉中的联合应用艾司洛尔的合适剂量。  方法:选择门诊行无痛胃镜的患者96例,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18-24 kg/m2。将患者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