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解构主义思潮开始传入我国,自此其影响迅速从文学批评领域延伸至建筑、绘画乃至哲学、教育等领域,掀起了一股“解构”的热潮。虽然这股热潮早已褪去,但其思想却深深触动了我们的体制和文化,也在文化传承中留下了解构的因子。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人,不管情不情愿,意识没意识到,一定程度上都是解构主义的继承者。解构主义以其强大的解构力量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其独特视角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研究“解构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探析”问题成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要课题。本文首先对解构主义思潮进行了客观解读;然后,辩证分析了解构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最后,从理论基础、目的任务、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及师生关系五方面探讨了面对解构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我们应采取的应对策略。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首先介绍了“解构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探析”这一选题的背景,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此选题的研究意义,然后从国外、国内两方面介绍了解构主义研究现状。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法和分析归纳法,创新之处就是将解构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探讨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第二部分,解构主义思潮概述。该部分主要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入手,首先对解构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了解读:反对形而上学传统的哲学面向,倡导他者、宽恕与责任的伦理面向,憧憬友爱政治和他者人道的政治面向。然后从思想理念、思想方式和思想策略三方面概述了解构主义的主要思想特征,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分析了解构主义思潮对社会产生的双重影响。第三部分,解构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究。该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主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力求客观辩证地分析解构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首先,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解构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去中心”和“边界松散”理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思维度,语言范式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型范式,他者、宽恕等思想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借鉴资源,差异性观点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化方向,解构的力量则有利于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师生的批判精神。其次,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解构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质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合理性,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反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同一性,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地位的权威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者思想行为的混乱性。第四部分,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索。该部分也是本论文的重点、难点部分,力求以我国现实国情为基点,坚持适度原则,对解构主义思潮的双重影响进行辨证分析和取舍,避免趋向理论或现实两种极端。该部分主要从理论基础、目的任务、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及师生关系五各方面进行了对策探索。首先,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为基点增强理论自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研究,并客观辩证地分析解构主义思潮的利弊。其次,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任务为前提合理定位多元思想。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根本任务,认识到强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必要性,并在辩证认识多元思想的基础上合理把握一元主导与多元补充的关系。第三,以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配置为关键引领思想前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力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夯实理论基础;要注重关照现实和兼容并蓄,突出时代特色;要倡导理想诉求和人类情怀,重视境界提升。第四,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为支撑注重配套融合。启动互联网思维的教育思维方式的丰富,防止语言冷暴力的教学话语方式的转换,鼓励多种可能性的文本解读方式的创新,重视方式方法的针对性研究和配套融合。最后,以构建双主体式新型师生关系为保障提升人文关怀。秉持平等与感恩的原则立场,学会尊重;允许批判与质疑的教学态度,鼓励思考;坚持对话与沟通的教学过程,注重引导;侧重成长与进步的教学评价,重视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