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译者主体性看《哈姆雷特》两个中译本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uank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1921年田汉在《哈孟雷特》译序中曾说:“《哈盂雷特》一剧尤沉痛悲怆为莎翁四大悲剧之冠”在过去的六十多年里,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致力于莎士比亚作品翻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莎剧的翻译不仅给莎剧作品的评论和研究提供参考而且也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本土文化资源。至于被认为是悲剧作品之冠的《哈姆雷特》至今译本已逾四十种,其中以梁实秋、朱生豪、卞之琳等人译本更为权威。笔者在本篇文章中比较的是梁实秋和朱生豪先生的两个中译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将译者从“带着脚链的舞者”释放出来,从而将译者的地位提至中心地位。从以文本中心到译者中心转变不仅开阔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空间,也将翻译主体研究提上了译学研究的重要日程。对莎士比亚的研究和莎作的翻译虽取得的显著成绩,可是在翻译评论方面却鲜有评论者从译者主体角度探讨译文的得与失。多数评论者只是从语言学角度针对一字,一词,一句的翻译进行讨论,或从修辞等方面提出批评。过分强调译文对原文的忠实而忽视了译者存在。笔者在本文将从译者主体性相关理论对《哈姆雷特》的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做一个案例分析。具体的说,从译者在选择原文本,翻译的动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所采取的策略和遵循的原则,以及所受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结合译本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来观察译者在翻译操作时所能受到的限制条件是什么以及如何在这种限制中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研究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对两种译本在多种角度下比较,试图阐述译者在具体翻译操作时所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希望评论者在对译本评论时对译者的主观因素给予考虑。虽然笔者做的是一个案例分析,但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具有一定普遍适用性。如两位译者在对莎士比亚作品的选择方面,他们的翻译动机,翻译过程中两人采取不同的翻译技巧等方面可以充分看出,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在发挥作用。笔者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具有充分发挥主体性的优势,但这种主体性的发挥是有相对约束性的。比如译者要受到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和文化意识影响,译者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赞助人都会影响译者的主体性发挥。社会的发展,人的意识的进步加速了对名著的重译。同一著作可以拥有不同译本,每个译本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当我们评价某一译本时,不应仅仅局限于它是否忠实于原文,而应更多的考虑影响译本形成的诸多因素。承认并考虑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对后继译者敢于挑战权威给予信心,对翻译理论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先进育苗技术。它已成为苗木和花卉无性繁殖及工厂化育苗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林科林业技术公司隶属中国林科院 ,是专门从事全光照喷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其构件是将两层钢管同心放置,并在两层钢管之间浇注混凝土而形成的构件。其构件除了保持传统的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特点,还具有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既是中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又是课堂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数学概念的教学设计的预设性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相脱节的问题及课堂中
文章以广西糖业“双高”基地数据平台建设为探讨内容,利用相应软件把原始数据(CAD格式)转换成数据库相应数据格式(SHAPE格式、MDB或GDB),然后利用ARCGIS的强大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
课程标准将"问题解决"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其内涵包括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合作与交流,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以一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民族地方和国家和谐稳定的实现程度。复杂的国际环境、广泛的国内社会变革、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宗教传统和其自身的特点以及
本文将模因理论引入农村中学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在模因论的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建立了“背诵—仿写”的模因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开展一项实验,笔者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已从工业文明社会进入生态文明社会,环保意识与行为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农业院校大学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在人们对医院的要求,儿童医院其趋势由单一的生理治疗转向心理、社会等多元化治疗,注重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注重环境品质的优化和提高、重视病人心理,一切
本论文提出建立覆盖各级电力公司集电能量信息采集、监控、负荷控制、电能量信息分析、决策于一体的需求侧主站系统,全面规范系统功能、技术架构和通讯规约,构建起一个信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