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舞龙运动便是伴随着中华民族对于龙的崇拜形成发展的,有崇拜就离不开仪式,舞龙运动自产生就与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国家对舞龙这一民族文化象征的重视,舞龙也被越来越的学者所关注,人们对舞龙运动历史起源、概念特征及功能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从不同视角探讨舞龙运动的传承发展,然而,作为舞龙运动存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形式的仪式,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从仪式视角下探讨舞龙传承发展的研究仍较为缺乏。基于此,本文从人类学、文化学等理论入手,采用文献资料法与田野调查法,以“仪式”为视角对舞龙文化活动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叶榭舞草龙仪式个案”的考察,阐述了其表征形式、发展变迁及现状,分析了舞龙仪式变迁中集体记忆的建构与解构,并对其记忆的重构提出了相应建议,探讨了仪式之于舞龙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通过对叶榭“舞草龙”民俗文化活动的田野考察,发现“舞草龙”活动与当地的民间信仰和求雨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仪式与“舞草龙”活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它不同于其他地区舞龙活动的最大特点是糅合了更多地信仰和崇拜对象,不排斥女性的参与,舞龙时不设龙珠,以萧代珠。(二)通过对叶榭“舞草龙”文化变迁发展的考察,发现叶榭“舞草龙”仪式从器物载体层、制度习俗层、行为表达层、情感价值层四个文化层面建构了叶榭人们的族群记忆,强化了人们的情感。国家政策、社会环境、文化主体的发展需求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等方面促使“舞草龙”仪式产生了解构和文化失忆。(三)当前的叶榭“舞草龙”仪式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并从内容、形式、功能方面进行了时代的转化,其当下主要面临着:文化发展空间的缺失;传承弱化,后继人才缺乏;制作草龙的原材料紧缺;人们的自发性降低等方面的困境,建议从以下方面重构人们的文化记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解决制作草龙原材料紧缺和传承弱化问题;关注文化主体的需求,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培养文化主体意识,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性。(四)仪式与舞龙文化的互动,记录和传承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为族群的历史记忆提供了载体,传达了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的社会规则和价值观念,推动了民族意识的形成和积累,促进了人们传承本民族文化的文化自觉,舞龙这一民族文化的传承也为新时代各乡镇地区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全民健身提供了思路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