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体系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尽管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针对农村金融进行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实施,不过农村金融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没有得以解决,农村金融服务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等问题。不过,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的融资难问题,作为国家所鼓励和支持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村镇银行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构建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村镇银行起步较晚,发展至今不足十年,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许多困境,并且我国地缘辽阔,东西部经济差距较大,虽然全国的村镇银行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但是不同省份,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那么各省村镇银行面临的市场不同则必然导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同,那么根据各省经济状况,探寻适合各省村镇银行的发展路径就显得十分必要。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三农”的发展,吉林省农村地区的资金需求日益增加。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村镇银行在缓解农村资金紧张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仔细研究吉林省村镇银行面临的困境与发展路径不仅有助于吉林省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还对促进“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村镇银行进行了概述,分别介绍村镇银行的含义、设立条件和市场定位,然后介绍了农村金融理论、金融内生理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后文研究吉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分析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然后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状况和吉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探求吉林省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运用PEST-SWOT模型,系统分析影响吉林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层面因素和微观层面因素。研究发现,政府大力扶持、广阔的市场空间、发起行做后盾是吉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基础;注册资金较低、吸储能力较差、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人力资源匮乏等阻碍吉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税收优惠等政策、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是吉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机会;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是吉林省村镇银行的威胁。最后,本文根据吉林省村镇银行的不足,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为吉林省村镇银行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