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我国近视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加,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患者的视力和视觉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临床针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主要依靠进行治疗,以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主。由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眼轴较长,角膜屈光力增加且存在正球差,术中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对视觉质量的改善情况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以及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应用,高度近视并内障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本研究通过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和视功能生存质量(VF/QOL)量表比较分析了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对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8例52眼,研究组38例54眼。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超声乳化术后对照组患者植入折叠式球面IOL,研究组植入折叠式非球面IOL。对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视觉质量、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视功能和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相比于术前均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术后1d、7d和时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OSI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d、7d的MTF cut-off值和SR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MTF cut-off值和S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7d、1月、3月、6月时两组OV100%、OV20%和OV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0mm和6.0mm瞳孔直径下,研究组患者tHOA和S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ma和Tref o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高频段12cpd时,研究组对比敏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d、6cpd和18cpd时敏感度上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3pd、6cpd、12cpd和18cpd时眩光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日常活动、视觉适应和立体视觉3个维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视野和周边视野2个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相当,自理能力相似,社交和心理直接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和球面人工晶体植入均能改善患者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且两种方法效果相当;2.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相比于球面人工晶体植入对减少术后高阶像差效果更佳;3.联合应用客观的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和主观的视功能生存质量VF/QOL量表能够在评估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改善方面发挥作用,但开发客观的视功能生存质量评价量表,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