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简称ANFH)是指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既骨的活性成分)受一种或多种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引起细胞坏死的病理进程,其病变最终累积整个髋关节,导致关节软骨的破坏,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丧失的一种疾病。目前它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因其由于股骨头塌陷造成髋关节的病残较重,故在诊断与治疗上显得尤为重要.到目前为止,股骨头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姑息性手术治疗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非手术治疗又包括卧床休息,高压氧仓治疗,电刺激疗法及中医中药治疗等方法。姑患性手术则包括单纯的髓芯减压术,髓芯减压+植骨术,髓芯减压+有血运的物质(血管束,带血管蒂的骨瓣,带血运的骨)植入术,截骨术,带血管蒂的骨膜移植术,介入治疗,股骨头表面置换等方法.它们适用于病变的早期,坏死不十分严重的情况下疗效比较确定。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病变严重,晚期,股骨头塌陷,活动受限,疼痛剧烈的患者,具体它还包括单纯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的置换。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观察,探讨此种术式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旨在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临床治疗进行一定的指导。方法对自2006年6月-2008年3月,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Ficat分期3期及3期其以下10个病例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0.5月;术前术后均拍X线片加以对比.并对术前和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加以比较,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这种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进行讨论。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2.5个月(6~18个月),所有的病例疼痛,跛行的症状明显缓解,在X光片上,所有病例的股骨头骨密度都表现明显增高,未见股骨头坏死加重的表现。术后6个周开始在不负重的情况下逐步加强下肢功能活动训练。关节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见表一),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5.5提高到术后平均分94.5分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静脉栓塞,泌尿系感染现象。结论我们通过对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治疗得出适应症为:1)年龄相对较年轻,一般在45岁以下;2)病变范围较小,一般坏死区占不超过整个头的15—30%;3)病变程度按Ficat分期在3期或3期以下的患者。它有术后并发症少,为将来再次做人工髋关节置换提供了缓冲时间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适应症比较狭窄,手术操作难度大,对患者年龄,病变范围,程度要求严格等缺陷。通过选择合适的患者,适合的时机,并运用优良的手术技巧,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术后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因此该方法对于特定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