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为止,关于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理论、案例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其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且广泛用于实践的操作。但是,在中国证券市场制度、体系、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在全流通时代,在中国特定的约束条件下研究投资银行的企业并购行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尤其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基于此,我撰写了本论文:全流通时代中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研究。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导论,主要对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与评价,其核心目的在于构建全流通背景下国内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分析的基础。众多理论或研究都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为我国新时期全流通的背景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章从投资银行入手,介绍了投资银行的内涵和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投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步发展阶段,分业经营阶段和增资扩股、兼并重组阶段。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但整体上我国的投资银行业仍然比较滞后,文中列出了滞后的原因。第三章详细展开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分析。首先是并购概述,谈到并购的概念和基本分类。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把企业的并购活动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并购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分类,并购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按并购的出资方式分类,可分为现金并购,股票并购和混合并购;按并购是否取得目标公司的同意,可分为善意并购,敌意收购和“狗熊拥抱”收购;按持股对象针对性分类,分为要约收购和协议收购等。其次,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角色,分别是安排兼并收购、制定反并购措施、确定并购的价格、进行交易谈判和提供融资事项等。最后,介绍了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的作用,分别是降低交易费用、规避企业并购风险、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加速企业实现规模效应等。第四章分析了股权分置时代国内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特点和问题。特点是:(1)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竞争主体多元化;(2)投资银行在国内企业并购活动中参与度较低;(3)有投资银行参与的国内并购市场多被国外投资银行占领;(4)并购方案技术含量不高,客户满意度不高;(5)国内投资银行与并购企业缺乏长期合作机制。问题包括:产权不清晰、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法制建设落后,投资银行自身原因等。第五章论证了全流通时代中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投资银行是企业从事并购活动的合理选择,投资银行参与并购活动是其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这两点充分说明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必要性。全流通时代资本市场的完善、经济法律环境和某些券商自身的实力,提供了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可能性。第六章对全流通时代改善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提出对策。提出改革现行产权制度、继续完善资本市场、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拓宽券商融资渠道,提高投资银行自身的竞争实力等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观点是:股权分置改革为通过证券市场的并购活动,发展投资银行的企业并购业务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制度契机。在全流通的背景下,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经济法律环境的改善和券商自身实力的提高,我国已初步具备发展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现实基础,即各种必要性与可能性。为了充分发挥在国内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业务中的积极作用,本文结合股权分置时代国内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特点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全流通时代。在此之前,无论西方还是国内都对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诸多研究,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但全流通是一个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国外不存在,国内的研究也才刚起步,对两者的结合更是无人论及。本文则是在全流通的背景下系统地展开对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