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全覆盖模式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及馈线自动化研究与实现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ehu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配电自动化作为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已经成为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实现配电网智能化调控和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随着配电自动化建设不断深入,配网逐步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迈进已经成为必然趋势。2015年扬州配电自动化建设区域为城市核心区和经济开发区,供电面积约80平方公里。2015年至2016年扬州公司开展扬州市区及4个县(区)的配电自动化全覆盖建设,涉及全区1462条10(20)kV配电线路,共安装5134台配电自动化终端。  本课题选取扬州市区以及仪征、江都、高邮、宝应四县1400多条配电自动化线路的实时信息采集与处理进行配电自动化主站地县一体化技术、馈线自动化技术研究。本课题以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地县共用的高效化为目的进行研究,研究开发配电自动化城乡全覆盖模式下的地县一体化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探究新的系统架构,从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安全防护等角度提出了新型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设计方案。实现地县图模库统一维护与信息共享、分布式数据采集集中式部署、地县责任区设备管理、地县一体化电力系统分析应用软件(DPAS)、故障处理、信息交互和设备图模异动管理。同时针对城乡全覆盖通过探究合理、高效的地县馈线自动化配合方式实现配电网故障区域的快速隔离和非故障区域的快速恢复供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具有非常深刻的实践指导意义,可广泛运用于城乡全覆盖模式下地县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统一建设及馈线自动化功能的研究与实践,为配电网的故障快速自愈与智能化调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为配电网生产运行、调控管理的变革提供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在电力系统动态安全分析中,动态安全域(DSR)的方法是同目前广泛使用的逐点法截然不同的全新的方法学。DSR是注入功率空间上的集合,对于其中的任何一个点,在发生给定事故之后均可确保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应用DSR进行安全稳定性分析,大量的复杂计算可以离线完成,在线使用时只需针对某一给定事故,判别此时的注入是否位于DSR之内,即可确定系统运行点是否安全。美加8.14大停电事故的重要启示之一是,需要把获取的
油纸绝缘是油浸式变压器内绝缘的重要组成形式,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受到以电—热应力为主的多因子老化影响,绝缘性能下降,直接威胁到变压器的安全运行。老化问题一直是绝缘学科的重要研究问题,对电气设备进行绝缘诊断、寿命预测在电力系统安全和经济运行方面都会收益很大。尤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绝缘诊断技术有了飞速发展,建立了许多先进、便捷、可靠的绝缘诊断系统。运用这些系统对电气设备进行在线监测,识别电气设备绝缘
信息网络系统作为国网扬州供电公司信息系统的支撑系统,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个强壮的、技术领先的信息网络,为信息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国网扬州供电公司“SG
跨地区供电和区域电网互联已是未来电网发展的一个方向,相比较现阶段较成熟的交流同步与直流异步互联方式,利用可变频变压器(Variable FrequencyTransformer,VFT)进行电网互联具有两者之优点。由于VFT为机电设备,结构坚固耐用,稳定性较好,且能隔离一端事故对另一端的影响,以现有运行的产品来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首先通过搭建简要的实验平台,进行了稳态并网实验和静特性实验,验证
近年来,电能质量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方面由于电力电子器件和非线性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网中的电压、电流波形发生畸变,造成电能质量的严重恶化:另一方面由于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微处理器和PLC等智能器件大量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而这些精细过程控制更容易受到电力系统抖动的影响,因此现代工业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稳态电能质量问题如电压波动、频率波动、谐波等,已经引
在电力系统中,当工作电源因为故障而被断开后,能够自动迅速地将备用电源投上,来保证用户继续供电的设备称为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即“备自投”)。目前随着各类电力用户对电网设备
  设计基于对烘干炉温度精确控制的要求,采用组态王软件和PLC实现对给定温度的单闭环监控及控制。  设计中采用远红外电热管对烘干炉加热,利用铜-康铜合金热电偶采集温度信
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从移动通信中电源设备的维护现状入手,阐述了集中监控的发展过程及其在移动通信电源设备的维护
本文提出和建立了一套改进的三层C/S 系统结构的网络化变电站开票专家系统,全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网络化开票专家系统进行探讨:第一,针对软件开发的成功性问题,为了降低软件开发的失败率,提出在系统开发、设计阶段推行以软件模型为先导的方案;第二,针对操作票专家系统的智能性、可维护性和开放性问题,提出了专家系统与DCOM 技术相结合的操作票专家系统实现方案;第三,针对操作票专家系统的通用性问题,提出利用
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科技发展的持续变化,采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建设的新一代智能管理设施已成为主导。通过合理地开发智能新技术,使用合适的智能设备,采用正确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