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在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能力和主动发展、自我规划的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及高考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的改革,生涯教育在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解决学生“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发展无意识、生涯无规划、学习无动力”的普遍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同自身觉察、社会、工作之间搭建起桥梁。它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为踏入社会、顺利找好自己的位置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但我国中小学的生涯规划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生涯规划教育在很多学校只是教师个人行为或者并没有上升到课程。由于从国家到地方还没有针对中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推出任何指导性文件,也没有系统的、操作性强的生涯规划教育资料,因此一线教育工作者处于边摸索、边尝试的状态。本课题主要研究高中如何形成系列的课程体系,并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本文首先对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以美国及中国台湾等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通过其理论研究成果和相关政策,结合我国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现状,明确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质与核心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意义。其次通过对大量文献及相关文章进行梳理,总结了高中学校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层面发现并总结的问题;然后以在青岛市最早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探索,并已取得一定成绩的青岛市XX高中为例,研究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措施,总结如何在课程体系建设、学科教学、班级管理模式改革和实践体验活动等方面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经验。最后,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提炼高中学校开展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建议,即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应重新审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实施路径,在健全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一体两翼”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体系,即以各学科课程实施为主体、以生涯导向课程和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制度为两翼的生涯规划教育,运用科学测评方式,完善队伍建设,处理好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作关系,使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本课题创新点在于本课题是首次基于全市范围,通过问卷和实际调研,从教学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套适合于青岛特色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体系。在研究中发现,通过系列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学生在体验中成长,逐渐提高综合素质,从而让学生对自我有全面的认识,对大学专业以及职业有更多的认知,让学生逐渐树立自己的目标,增强自我发展动力,积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能力,为将来的职场发展、创业以及家庭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