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和声音转变对文本情感建构的影响——《牡丹亭》英译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h1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亭》作为中国戏剧史和文化领域中的瑰宝,曾在中国古代社会引起广泛共鸣,而近代演出的成功亦证明了其在当代中国社会甚至西方仍保留着能够激起人们热情的艺术魅力,具有作为“场上之曲”的研究价值,并不能仅将其视为文学文本来研究。   同时,作为世界三大古剧之一,中国戏剧以其渊源的历史文化承载、优美的文辞表达和独特的舞台表演方式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而现代中西戏剧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逆位”和“错位”的现象,将中西戏剧各自独特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叙事手法推到了研究者的眼前。中西戏剧叙事手法的差异必然造成戏剧文本情感建构方式的差异,而《牡丹亭》作为汤显祖“情本位”的戏剧主张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充沛的戏剧情感与中国传统戏剧独特的叙事手法相结合,必然会在翻译过程中给译者在文本情感建构方面带来一定的阻碍。   所以,为了化解或者说缓和中西方读者(观众)因中西方戏剧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等诸多差异而造成的理解上、欣赏上和情感接受上的困难和阻碍,为了再现《牡丹亭》“以情至上”的特色,为了弘扬中国戏剧文化,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对《牡丹亭》英译本进行较系统的研究。   全文共六章。第一章是对《牡丹亭》相关研究的概括性介绍,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问题及方法。第二章是对叙事学及中西戏剧叙事和情感建构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章分析了翻译中作者干涉下的视角越界对文本情感建构的影响。第四章论述了翻译中视角和声音分离对文本情感建构的影响。第五章探讨了翻译中译者视角的介入对“抒情化情节”的影响。最后一章是对本文的总结。   中国古典戏剧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其保存和振兴之路任重道远。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古典戏剧的英译和研究探索出新的方向,使中国古典戏剧继续传扬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欣赏和喜爱。
其他文献
全球同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当中。作为宣传社会价值观及大众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公益广
学位
女摄影师Kristina Makeeva采自俄罗斯,她用细腻的手法勾勒出生活最温暖的一面。她镜头下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好,爱情,生活,充满阳光。当这个世界变得冷酷无情,失去色彩,唯有摄影
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无疑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大开发的整体目标是包括修复生态在内的西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西
在当今这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中,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诸多个人事件经过媒体的报道之后,往往会引发公众广泛的参与和讨论,进而形成公共事件。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促进事件
词块是指语言中惯例化的、多频率出现的词语组合序列,是语言使用的重要内容。以某一动词为核心构成的词块称为动词词块。对该类词块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结构
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很高,而且用法复杂。对于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介词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介词误用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然而国内外大多数学者所做的研究都是针对介词
董秋斯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翻译家之一,和众多的翻译家一样,他为中国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仅翻译了许多国外名家的文学著作,而且在翻译理论建设和翻译批评方面也做
四川省达州市国家税务局扎实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国税工作的健康发展:税收收入总量突破9亿元,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在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