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254例诊断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28例(再发组)患者为住院期间再出血的病例,同期住院的226例(对照组)患者为住院期间未再出血的病例。对两组患者的有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患者再出血与性别、年龄、干预时间、既往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动脉瘤存在子囊及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和数量、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高血压分级及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的关系。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干预时间、动脉瘤存在子囊、动脉瘤大小、合并高等级的Fisher分级、H-H分级和高血压分级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2~3级)、高等级Fisher分级(Ⅲ~Ⅳ级)、高等级H-H分级(Ⅲ~Ⅴ级)、动脉瘤存在子囊、动脉瘤大小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两组患者在性别、既往存在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饮酒史以及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和数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的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患者GO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再发组的病死率为42.9%(12/28),对照组的病死率为10.2%(23/22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血压收缩压Fisher分级(Ⅲ~Ⅳ级)、H-H分级(Ⅲ~Ⅴ级)、动脉瘤存在子囊、动脉瘤直径≥10mm是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2.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手术或介入治疗能降低再出血率。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会显著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