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1、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与Ramsay评分及异丙酚用量的相关性,对BIS评价镇静深度的客观性进行验证。2、观察异丙酚镇静过程中和撤药后,利用Nicolet One脑功能监护仪的定量脑电功能在不同脑区测得的脑电参数的动态变化。3、分析不同脑区不同频段脑电参数与Ramsay评分的相关性,评价Nicolet One脑功能监护仪是否可用于异丙酚镇静深度的监测。实验方法:实验前先停用所有镇静镇痛药物,待患者完全清醒后静脉泵入异丙酚,异丙酚泵入量从8μg·kg-1·min-1开始,每间隔15min增加异丙酚泵入量8μg·kg-1·min-1,如BIS值小于40或异丙酚维持剂量达到32μg·kg-1·min-1时停用,在不同观察点记录生命体征、BIS值以及进行Ramsay评分,过程中持续记录脑电参数。观察异丙酚镇静过程中和撤药后生命体征、BIS值、Ramsay评分、脑电参数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的分析。结果:异丙酚镇静过程中和撤药后,BIS值与Rams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5和-0.81(P<0.01),相关性良好;各脑区不同频段脑电功率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别是d频段。在随后的相关分析中发现,异丙酚镇静过程中F3、F4(左、右额区)d频段功率值与Ramsay评分相关系数绝对值均为0.89,撤药后为0.85和0.86,高于BIS值与Ramsay评分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镇静过程中d频段功率百分比及(θ+δ)/(a+β)比值与Ramsay评分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分别在在0.84-0.87和0.76-0.86之间,撤药后在0.66-0.78和0.63-0.72之间,与BIS与Ramsay评分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接近。且每次监测的费用支出仅为4元。结论:1.BIS值与Ramsay评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BIS是一种可靠的客观镇静深度评价工具。2.在异丙酚镇静过程中及撤药后各脑区不同频段脑电功率均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别是d频段。3.F3、F4(左、右额区)d频段功率值可以作为客观评价镇静水平更好的指标,Nicolet One脑功能监护仪的定量脑电分析功能可应用于异丙酚镇静深度的监测中。4.Nicolet One脑功能监护仪应用于异丙酚镇静深度监测中有明显的成本费用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