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颗粒大小和覆盖率对GOD结构和生物活性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ense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物理和化学吸附,蛋白质吸附到纳米颗粒表面形成异质体。异质体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包括生物传感器、影像学、催化、医疗、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等。纳米颗粒表面的拓扑结构,例如:表面曲率、粗糙度、特定几何形状等,能影响蛋白质的特定结构,进而影响到它的生物活性。在异质体的研究中,常用的纳米颗粒有:金纳米颗粒(AuNPs)、银纳米颗粒(AgNPs)、亲水性和疏水性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NPs)等;常用的蛋白质有溶菌酶、细胞色素C、牛血清白蛋白和真菌蛋白酶等分子量小的单聚体蛋白质。纳米颗粒对分子量比较大的二聚体蛋白质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影响,文献上报道的较少。葡萄糖氧化酶(GOD)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二聚体蛋白质。在食品、饲料、医药、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904年,人们便发现了GOD,其结构和生物功能已经比较清楚,GOD常被用作模型蛋白质来进行科学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了“裸露”的AuNPs大小和覆盖率对GOD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影响。利用种子生长法合成了不同大小的AuNPs,探究了还原剂的强弱对AuNPs单分散性的影响。在覆盖率为80%的情况下,探究了不同大小的AuNPs对GOD结构和活性的影响。此外,还探究了覆盖率对GOD活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⑴利用种子生长法,还原性弱的盐酸羟胺作为还原剂合成的AuNPs单分散性明显优于还原性强的抗坏血酸合成的;利用种子生长法合成不同大小的AuNPs,要防止二次成核;半峰宽能用于比较同种方法合成的AuNPs单分散性的优劣,不能用于不同方法合成的AuNPs单分散性的比较。⑵当覆盖率是80%时,“裸露”的AuNPs的大小能强烈地影响GOD的二级结构和其活性中心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所处的微环境,进而影响到它的生物活性。13nmAuNPs导致了GOD的α螺旋含量减少;随着AuNPs粒径增大,其α螺旋含量增加;随着AuNPs粒径减小,GOD分子的色氨酸残基向更加极性的环境移动,FAD微环境受到的扰动增大,对于52nm和76nm的AuNPs来说,上述改变是相近的;13nmAuNPs使GOD活性降低,随着AuNPs粒径增大,GOD活性增强;随着覆盖率增大,GOD活性降低。
其他文献
本文开拓了简便合成含巯基聚合物的新途径,首次发现芳氧基稀土化合物、三氟甲磺酸钪、硼氢化稀土都可以分别一步法催化巯基醇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直接得到可降解型含巯基
本文采用阳极氧化法在含有NH4F和H2O的新型乙二醇有机电解液体系中,制备高长径比的TiO2纳米管阵列。这种黏性电解液体系使得氧化电压范围拓宽为15-45V,制得的纳米管管长在几
由于金纳米棒颗粒独特的可调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使得金纳米棒颗粒在纳米复合材料和功能化纳米器件的构建、纳米生物技术、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前景。金纳
1.制备了利用化学还原条件来调控结构的系列石墨烯材料,并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测试了石墨烯材料的低温(2 K)以及室温(300 K)的磁滞回线图,发现特定条件下制备的石墨烯材料具
本论文包括两部分,一是铜催化下的胺烯酮选择性合成多取代吡啶酮和吡咯衍生物的研究;二是碱促进的炔酮与硝基乙酸乙酯反应合成多取代N-氧化异嗯唑衍生物的研究。   吡啶酮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