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后期,西南地区风起云涌,经历了一次大的历史变革,意义重大而深远,这即是发生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平播之役”后,对播州进行的“改土归流”。明廷通过对播州进行复郡县、设屯卫、派官吏、丈田粮、限田制、设学校、建驿站、筑城垣、正疆域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播州地区由“化外”到“化内”,逐渐纳入到国家控制的体系之内。然而,要实现播州之地从“改土”到完全“归流”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功。之后,自万历二十九年(1601)仁怀县“设县风波”起,以赤水河为中心的川贵地区便冲突不断,战乱接踵,对明王朝的统治构成极大威胁。本文即着眼于明清之际以赤水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的川贵交界区域,通过对播西一隅土流势力争斗、演变过程的研究,揭示该地区不断纳入“国家控制”的过程,同时亦尝试对明后期“改土归流”运动的历史意义作出全新的认识。全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介绍平播以前赤水河中下游地区的土目及其由来,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平播之役”与“改土归流”的经过,第三部分论述外来移民的进入及其影响。结论部分阐述了明代播州“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