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官德是为官者的从政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官德包含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四个方面的内容。官员作为公共权力的所有者,能够依据自身掌握的权力进行公共资源的分配,因此为了保证公共权力不被滥用,保证人民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就必须对官员进行一定的约束。实现这种有效约束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官员的道德水平,使其道德行为合理合法。结合中国共产党九十余年官德建设历史实践经验,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具体国情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先进性要求的官德建设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从官德的概念辨析入手,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将官德看作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并将之置入不同历史时期中,总结出官德的内涵及其特点。同时,论文结合当前官德失范的典型案列,归纳出官德失范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权权交易、经济上的权钱交易和生活中的权欲交易,并初步分析了造成官德失范的基本原因,即“官本位"思想是官德失范的思想根源,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是官德失范的催化剂以及制度缺陷是官德失范的体制根源。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官德在干部队伍建设、政府转型和社会道德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官德建设问题奠定现实依据。论文的重点在于总结中国共产党官德建设的历史进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形成了若干行之有效的官德建设举措,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官德建设经验。论文通过对这些措施的分析和归纳,尝试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在进行官德建设时的一些基本原则,以指导当代官德建设。论文提出,根据中国共产党开展官德建设的历史经验,党在新时期官德建设应遵循四项原则:一是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官德建设;二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文化教育;三是树立道德模范与惩治腐败分子并重;四是强调制度对官员道德的培养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