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灯塔船》:空间符号与身份认同的“回归”之殇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agou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尔姆·托宾是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享有很高国际声誉。托宾的小说文笔优雅恬淡、内敛含蓄,被誉为“英语文学的语言大师”,一直备受评论界关注。然而,针对其小说文本的深入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黑水灯塔船》。本文尝试以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基本观照视域,应用身份认同理论,深入探析《黑水灯塔船》的空间符号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通过文本的细读与阐释,论文试图通过对空间符号和身份认同进行细节化、具体化、多角度的分析,阐释空间符号在《黑水灯塔船》中的特殊文本建构意义,凸显空间符号对身份认同的建构意义,据此呈现小说文本的独特思考与哲理价值。在空间理论与身份认同理论的双重视域下,《黑水灯塔船》呈现的几个空间符号,包括“老屋”、“医院”、“社会”,不仅具有特殊的文本建构意义,而且对于几个小说人物极具象征意蕴。这些空间符号,不仅是小说人物的身份失落之缘起,亦是小说人物的身份重构之归依。“老屋”与“医院”不仅是一种物理空间,更是一种心理与情感空间,既引发姐姐海伦的身份迷失,也实现海伦的身份重构,亦不断重构并明晰海伦对“家”的理解;对“老屋”物理空间的不同理解,引发了母亲莉莉与外婆多拉的重重矛盾,导致对海伦的错误关爱方式。“社会,”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空间,导致了母亲莉莉的身份迷失及自我封闭。在小说文本中,“死亡”不仅是一种个体归属之状态,更是一个特殊的心理隐喻空间。海伦的父亲和弟弟两者的死亡带来的不同意义,引发读者的深层哲学思考。在空间理论与身份认同理论的双重视域下,《黑水灯塔船》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现代爱尔兰家庭故事,而是一个以“老屋”为空间符号,据此进行身份重构的回归之旅,是“爱与回归”这个传统文学主题的现代呈现。疏远已久的姐姐海伦与母亲莉莉,隔阂重重的母亲莉莉与外婆多拉,在“老屋”聚首,一起照顾身染艾滋病的弟弟德克兰。怀揣不同心思的三代人,在这充满苦涩不安与各种记忆的“老屋”中追溯、诉说与倾听,通过修补各种童年记忆与成长挫折,找回家庭之温馨,召唤放逐之自我,重构人物之身份。“老屋”这个空间符号,不再是一个简单而普通的居所,而成为小说人物身份失落及个体放逐之起点,身份重构及家庭回归之终点。《黑水灯塔船》不仅给读者呈现了“家”对“身份认同”的独特功能,而且寄托了托宾对个人和社会的深层人文关怀。
其他文献
城市地面沉降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也是一种“慢性病”。它缓慢发生,且一直存在。只有同工程建设、生产和生活发展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就会演变成灾害。只要找准其原因并及时采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现代社会发展必须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全国人民都必须要重视起来。众所周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促进我国各方面发展的基础,作为关系到国
山西原平炕围画作为一种集合了审美与实用的艺术形式,凝聚了地方的民俗风情,是晋北地区的一朵奇葩。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炕围画及其绘制者的转型既是挑战也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对认识、保护和改造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内涵和机理,认为生态环境脆弱性具有复合性、动态性、相对性和可控性
从2003年起,义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土保持工作城乡一体化”为理念,推动水保进城入市,探索出了一条城市水保工作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全市
以实际生活污水接种絮状活性污泥在膜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通过对3个培养阶段污泥生长情况的考察,研究了颗粒污泥的变化规律及特性,并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处理效果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