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旨在以1870-1930年代为主要考察时段,基于学术史研究与思想史研究互动、整合的根本角度,按照“以问题为纲”的运思架构及考论方式,以现代批评话语为中心,对现代中西文学研究整体活动中的范式问题进行跨文化的比较性考察和总体性把握。
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初叶,中国与西方社会文化诸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巨变,身处其间的文学研究活动也发生了范式巨变。学界普遍认同的“20世纪是文学批评的世纪”现象及论断,其产生机理及内涵问题实际上正同这场跨文化范围的文学研究变局内在相关。近年来,学界对于文学研究整体的世纪变革,甚少从学术及思想史角度、层面(包括现代性问题层面)进行系统深入的考察,而且对其中范式问题的跨文化总体审理,更是缺乏,对内在于文学研究范式变局的“文学批评的世纪”现象及论断的跨文化学理内涵问题的思考,则也相当欠缺。
缘于上述背景,并针对当前学界相关考察的欠缺,本课题着力采行一套独特的研究思路,即:有别于学界已有处理而确立1870-1930年代为文学研究世纪及代际转型与现代重构的关键期,把这个时段的现代中西各门类文学研究活动统合为一个文学现代知识场域整体,并综合采用“比较的”与“总体的”两种跨文化视角及把握方式,致力把握文学现代研究的整体问题、整体格局及整体特征。同时,在这种整体把握中,课题从对文学现代研究实行学术史与思想史整合、互动考察的根本角度出发,选取“学术范式”与“批评话语”作为两大中心题旨,借助“以问题为中心”的运思及论述方式,即通过以“学术范式”与“批评话语”之间内在基本学理关联问题为线索而将知识原理的逻辑思辩与具体环节的历史考论两个考察层次连接起来,并在两个层次各自内部,重在梳理、论述一些重要关节点或子问题,从而把对“学术范式”与“批评话语”问题的研究论述结合、沟通起来,着重既以“批评话语”为内在关切方向及中心去看取“学术范式”问题,又以“学术范式”为基本论题及重点论域去处理“批评话语”问题。
本课题总体性地提出:现代“学术范式”与“批评话语”两者之间的系统内在扭结、合谋,造就了文学研究的现代范式品质,构成了文学现代研究范式中的某些深层内涵问题,其中包括“批评话语”的跨文化知识学理内涵问题,从而塑造了“20世纪是文学批评的世纪”现象。进而,课题具体地认为:1870-1930年代的“知识下行”与“文化解救”,这两大时代境遇合力促动了文学研究范式的现代转型,其合力构成的整体知识文化空间的“人间性”特质,决定着置身其间的文学研究范式现代转型及重构的根本品质。而“文学的现代建制”,作为内在于这个知识文化空间的产物,更是不仅直接启动了中西文学研究范式的现代转型,并且还结构性地促成了文学现代研究在中国的“史学化格局”与在西方的“理论化格局”,这种格局的范式品质内在地塑造了文学现代研究活动中史学化或者理论化的范式性运思路向。现代“批评话语”内在地、结构性地产生于“文学的现代建制”当中,而获得了基本的建制性品质及活跃的人文性征,并广泛渗透在史学化或理论化的文学研究现代格局中,对文学现代研究范式产生核心影响。
通过整个逻辑的与历史的考察,课题最后指出:文学现代研究“学术范式”与现代“批评话语”两者的“合谋”,实质上是以文学知识话语的合法性问题为核心的一种现代结构行为或事件,内在表征着现代性命题的核心。因此,应重视对此现象的系统、深入的清理、审视,以直接捕获现代性的“结构性”本质及核心,从而为跨文化视域中与多维文化语际间文学知识研究领域的现代性核心、关键问题的整体思考及融通研究打开一种问题性、开放性的思路。
本课题的整个探讨综合了知识原理的逻辑清理与具体问题的历史追究、跨文化比较分析与跨文化总体透视、知识学清理与现象学反思、知识内在理路清理与文化社会架构理析、知识关节点考察与思想史阐释发微等方法。
整个课题论述由导论、主体部份、结语三大部份构成,其中主体部份分设为四大章节。
“导论”部份是对课题论述所涉的一些基本前提问题的交代,重在阐明针对当前学界对文学现代研究领域的总体考察研究方面所存在的五大欠缺,本课题所采用的涉及五个基本方面或核心环节的基本思路;这套基本思路内含课题基本的理论方法自觉、预设及支撑、部分相关概念及术语等,涉及到课题的基本缘起、目的、意义、创新点、内容等问题,相关的学界具体研究情况等内容也穿插其间。
第一章是具体研究论述的“入口”。主要涉及三部分内容:从跨文化、整体性地认识把握现代中西文学知识活动体系目标出发,对现代的“文学研究”内涵外延给以概念性的辨识、确认;对1870-1930年代之于文学研究现代转型及重构的关键历史意义的梳理;对“20世纪是文学批评的世纪”现象及论断的跨文化内涵问题的基本思考、提挈及审视。该章旨在为后面三章以批评话语为中心而对文学现代研究范式问题的跨文化的系统逻辑爬梳、理解和重点历史考察、论述,提供一个研究分析的起点和展开的平台。
第二章是立足于知识原理的逻辑思辩层次,就文学现代研究中学术与思想的核心关联、即学术范式与批评话语的内在关联的诸多学理问题给以系统的原理性提挈、爬梳和解释。主要逐层涉及三大内容:文学现代研究中的思想学术系统勾联及其知识探询问题;文学研究的现代范式问题,以及与话语问题相互结合的基本理据、涵义和主要内容;现代“批评话语”的基本意涵、知识思想位置、与文学现代研究范式之间的知识学问题关联体系。
第三、四两章,是在第二章对知识学理问题的系统逻辑厘定基础上,立足于具体环节的历史考论层次,充分论析和扎实澄清文学现代研究范式与批评话语两者合谋关系的一些基础(入口)问题。其中:
第三章主要是立足“知识下行”与“文化解救”两大时代境遇问题,对文学研究范式现代转型及架构得以发生、背靠的整体知识文化空间的考察、厘定;重点在于分梳、比较现代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突破性发展与现代中国的“经消史长”行程,现代西方的生活意义性解救与现代中国的民族存亡性解救。该章实质上所要审理的是文学研究现代转型及现代范式的根本的“人间性”特征。
第四章是在第三章基础上,主要论述内在于“知识下行”与“文化解救”空间的“文学的现代建制”对文学研究范式现代转型的启动意义,特别是对文学现代研究的范式化格局的结构性促成问题,并探讨内在于“文学的现代建制”行动而发生的批评话语在文学现代研究范式化格局中的广泛渗透及核心影响;重点在于整体澄清、辨识中西“文学的现代建制”基本意涵及历史发生,文学现代研究的中国“史学化格局”与西方“理论化”格局的区别,以及现代中西批评话语在文学现代建制中的结构性发生原理与品质和在文学现代研究格局中的表述问题。该章实质上所要审理的是文学研究现代范式在与现代批评话语深层关联中的“建制性”特征。
结语部份是从现代性话题的角度对课题整个思考论述的一个开放式归结,是课题研究的一种衍申式、拓展式思考。主要是在总体检视当前学界有关现代性问题研究欠缺的基础上,基于论者自身对现代性核心内涵及学理问题的深入理解,明确提出文学研究现代“学术范式”与现代“批评话语”之间的“合谋”及其清理、还原、审视,所具有的现代性结构内涵,以及对于直接捕获现代性的本质及核心问题,推进对现代性问题的跨文化总体性体认与独特性理解所具有的激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