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基层就诊的心血管病危险人群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导致依从性差的原因,为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供依据,进一步降低社区居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方法:以天津市某社区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402名具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中提取患者基本信息与患病信息,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就医用药信息。筛选出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使用中文修订版服药依从性Morisky量表,调查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02名研究对象中,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推荐患者10年ASCVD发病危险分层及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标准,筛选出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186名。其中,被给予处方者占64.0%(119/186人),其中,未服用该药物者占7.6%(9/119人),服用者占92.4%(110/119人)。2.110名被给予处方且服药的患者中,根据AS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中危组”18例,“高危组”92例;服药依从性“良好”占30.0%(33/110人),依从性“差”占70.0%(77/110人)。中危组中,依从性“良好”占27.8%(5/18人),依从性“差”占72.2%(13/18人);高危组中,依从性“良好”占30.4%(28/92人),依从性“差”占69.6%(64/92人)。3.影响依从性的单因素分析中:文化程度、职业、服药种类数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服药种类数量较少者具有更好的依从性,与职业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对象不服药的原因:担心药物不良反应6例(66.7%),自觉无症状而认为不需要服药3例(33.3%)。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自觉无症状而认为不需要服药31例(40.2%),自觉服药无效28例(36.4%),担心不良反应16例(20.8%),经济压力2例(2.6%)。结果提示,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最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觉无症状而认为不需要服药。结论:基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心血管病中高危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与2016年修订版指南推荐间仍然有着较大差距,他汀类药物服用依从性差者所占比率较高。患者文化程度、同时用药种类数量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导致服药依从性差的最主要原因是患者对心血管病预防的认识不足。因此,强化医患互动,提高患者对心血管病预防的认识,加强他汀类药物的推广与规范应用是目前基层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