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情境下的助人行为:依恋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un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从依恋的角度来探讨人们的亲社会行为,鲍尔比所提出的依恋行为系统和施爱行为系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虽然以往的研究发现了很多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但是大部分研究都仅是从某一方面来探讨。在依恋对助人行为影响的研究中,后期的依恋理论家们只是根据鲍尔比的依恋理论推论出依恋行为系统对施爱行为系统的影响,理论中的内容很多还没有得到实际研究的证实,尤其是依恋对助人行为的影响机制上,内在机制并不清楚。因而,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来考察依恋在风险情境下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及在风险情境下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助人行为产生差异的原因。研究一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在不同风险情境下的助人行为并探讨依恋在其中的作用。实验A采用现实中的助人情景,探讨在风险情境下,依恋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实验B探讨在风险情境下启动依恋安全感是否能够提高不同依恋类型个体的助人行为。结果发现:(1)高风险情境下,安全型依恋个体的助人行为显著高于不安全型依恋个体(回避型、焦虑型);低风险情境下,安全型依恋个体与不安全型依恋个体的助人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2)在高风险情境下,启动依恋安全感能显著提升不安全依恋个体的助人行为;启动依恋安全感条件下,不同依恋类型个体的助人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控制组条件下,安全型依恋个体的助人行为显著高于不安全型依恋个体。研究二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在风险情境下,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对助人行为的影响机制。实验A采用线索-靶子注意范式考察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对负性情绪线索的注意特点;实验B考察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对困境中他人的移情特点。结果发现:(3)在注意警觉阶段,相比安全型依恋个体,不安全型依恋个体对负性情绪线索更敏感,即不安全型依恋个体的反应时显著小于安全型依恋个体;在注意维持阶段,相比安全型依恋个体,不安全型依恋个体对负性情绪线索回避的更快,即不安全型依恋个体的反应时显著小于安全型依恋个体。(4)在高风险情境下,焦虑型依恋个体的个人苦难显著高于安全型依恋个体和回避型依恋个体;回避型依恋个体的同情性关爱显著低于安全型依恋个体和焦虑型依恋个体。
其他文献
<正>回顾高质量发展之路,国有企业正在释放出独立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十几年来,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严峻的就业压力,拓宽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回顾大学生村官计划十几年
目的:通过宫腔内脂质体转染的方法,上调和下调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Hoxa11的表达水平,探索Hoxa11,Integrin-β3,β-catenin,leukemiainhibitoryfactor(Lif)四种因子在基因和蛋白水
朝鲜文人金正喜编选的《精华选存》收录了清人王渔洋、田雯以及宋代词家的诗词作品。从这部选本所录诗词的內容、文献来源和选诗特征可以反映出金正喜对唐宋诗学的宗尚态度。
抓好成本控制工作,是完成所有工作目标任务的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抓好成本管理,才能实现工程项目的有效控制,才能保证企业获得经济效益。航道工程项目管理有其自身的专业特色,
唐宋词教学的主体在选修课程序列,它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必须要遵循选修课程的评价建议。
综述了β-葡聚糖的结构、β-葡聚糖酶的生物来源、性质、作用机理,阐明了其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及开发利用前景.
文化是平等的,不同文化应该互相尊重,传统的西方中心论已经受到各方的抨击,多元文化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目前国内外对《喜福会》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化冲突方面,少有关注
目的探讨女性更年期抑郁患者血清性激素、5-羟色胺水平,为临床激素替代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0例女性更年期抑郁患者及28例健康更年期妇女,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卵泡刺激
能源是任何国家的命脉之一,过去的近一百年年中,煤炭和石化能源支撑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我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煤炭和石化能源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