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g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 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 研究历史是为现在和将来提供资鉴。我们可以在历史与现实当中找到一个可供分析的理论形态,这就是历史研究范式。从社会转型理论范式看,近代社会与当代社会都属于转型社会,或者说社会转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无时不在的现象,或者急剧,或者缓慢。因此,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和规律性具有转型社会的通性。研究近代中国外交转型问题,本文主要归纳了外交转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近代外交转型具有依附性、实用性、由被动逐渐向主动过渡、艰巨性的特点。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外交的近代化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事务,同时促进自身社会的变革;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艰难历程及中国学习西方的痛苦抉择。转型成功与否对民国中后期的外交产生深刻影响,并为现代外交思想的形成做了一定的准备;对于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提供了内在发展动力,为中国拓展国际生存空间,改变孤立状况奠定了基础。 总之,处在转型社会时期的社会,国内和国外矛盾错综复杂,在外交政策面临重大变化的时候,要研究西方国家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寻找有利于中国的外交对策。同时,在研究西方国家外交理念和政策的时候,应全面考虑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等层面的各种问题。在近代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生产力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对外交政策的选择缺乏主动性,仅仅依靠外交的“均势原则”(即所谓“以夷制夷”论)不能够成为外交理念和政策的最佳选择。李鸿章毕生奉行“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是以列强间的矛盾和裂痕为基础的。实际上,列强之间在侵华问题上的“合作”或者称为“勾结”远甚于彼此之间的对立,这就注定了“以夷制夷”政策必将遭到失败的结局。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与西方在外交理念和制度上的相互碰撞,往往是中国外交理念变革和制度创新的诱因,而清朝统治者的陈旧观念则是外交转型的最大障碍。面对西方的外交理念,必须(?)传统观念中的落后成分,吸收和借鉴西方的外交理念。
其他文献
<正>中国传媒国际传播力的提升,是我国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中华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最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次对话是
传统的交通运输建设策略是一种外延性的、扩张性的发展策略,主要通过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手段,提高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但是这种发展策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铁路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我国的铁路建设虽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发展曲折,物质和技术基础薄弱,铁路运输行业更是成了近年来国企改革的重点和难
《史记》既是一部气势磅礴,内容宏富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具有浓厚的悲剧情调,沉郁的悲剧意识的文学作品。在《史记》一百一十二篇人物传记中,以悲剧人物的名字标名的篇目就有五十
近年来,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中的发展地位越来越高。造型作为改善陶瓷产品风格的重要手段,其制作工艺对材料的选取要求非常高。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陶瓷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专业服装人才的培养。文章从中职服装专业的角度出发,首先探析了目前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现状,提出以一体化教学的方式实现服装结构制图与服
我国是甘薯生产世界第一大国,拥有极为丰富的甘薯资源,本文研究了甘薯中的功能性成份:色素、可溶性膳食纤维和糖蛋白。 1、紫色素的稳定性与清除DPPH·自由基的效率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区域特色农业迅速发展,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新的强有力的生长点。特色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无一不受到网络大潮的冲击。政府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生产者、使用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