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ε-己内酯(ε-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和聚合单体,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工业上主要是以过氧酸为氧化剂经环己酮Baeyer-Villiger氧化来生产ε-己内酯,存在高爆炸性和副产羧酸等缺点。用低浓度H2O2(27%)代替传统的过氧酸作氧化剂,环境友好且原子利用率高,更符合绿色化学发展的需求。但由于27%H2O2水溶液氧化活性低,开发高效的催化剂则成为环己酮经Baeyer-Villiger氧化制ε-己内酯的关键。本论文先在低模板剂浓度和弱碱介质中水热晶化合成Si-MCM-41,用XRD、N2物理吸附-脱附和FT-IR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加料顺序、水热晶化、晶化时间和焙烧等对合成Si-MCM-41的影响,确定了氨水和正硅酸乙酯(TEOS)的加料顺序和较佳的晶化时间。在Si-MCM-41的合成研究基础上,采用水热晶化法(DHT)和模板离子交换法(TIE)合成Sn掺杂MCM-41介孔分子筛,用XRD、N2物理吸附-脱附、FT-IR、ICP-AES、TEM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考察了Sn前驱体和合成方法对合成Sn掺杂MCM-41介孔分子筛的影响。研究表明:DHT法合成的Sn-MCM-41,Sn物种主要进入分子筛的骨架中;而TIE法合成的Sn/MCM-41,Sn物种主要位于分子筛的表面。本论文还研究了Sn掺杂MCM-41介孔分子筛催化环己酮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的性能,讨论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溶剂等工艺条件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DHT法制备的Sn-MCM-41介孔分子筛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TIE法制备的Sn/MCM-41介孔分子筛的催化活性;Sn掺杂MCM-41介孔分子筛的结构参数对催化活性无明显影响,催化活性主要取决于分子筛中骨架Sn物种的浓度,表面Sn物种不利于主反应的进行。反应较优的工艺条件为:0.1mol环己酮,H2O2/酮(mol.)=2,1gSn-MCM-41(50),30g1,4-二氧六环,70℃下反应4h,环己酮的转化率可达28.73%,ε-己内酯的选择性为58.92%。Sn-MCM-41(50)介孔分子筛催化剂重复使用四次后,活性有所降低,但前三次仍可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可能是活性组分Sn有所流失。借助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定性分析了反应生成的副产物主要有6-羟基己酸,2-环己烯酮,2-羟基环己酮等。双氧水的酸性是导致主产物ε-己内酯水解成6-羟基己酸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