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志愿精神感召下,志愿者自愿开展的、无偿的公益性服务活动统称为志愿服务,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精神需求,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体现。大别山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国内众多志愿者服务组织的普通一员,秉持志愿精神和独具地方特色的大别山精神为当地居民提供各类志愿服务。随着人们对志愿服务认识的不断深入,志愿者队伍规模在不断扩大,如何招募到合格甚至优秀的青年志愿者,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实现合格的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提供优良的志愿服务是摆在志愿者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面前一道实实在在的题目。本文首先以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手段,结合国内外有关志愿者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当前较为流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能力素质模型,针对大别山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实际问题,通过归纳、总结和分析,得出适用于青年志愿者的初步的能力素质模型。然后针对初步模型开展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对相应模型做了进一步修订、精简和完善。本文最终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具有针对性的青年志愿者能力素质模型。它由10个指标组成,分别包括:动机特质1项,为志愿精神;职业素养5项,包括团队合作、责任心、坚持不懈、积极主动、自信心等;知识技能4项,包括沟通能力、专业性、影响他人和学习能力。此外,本文对青年志愿者在各项能力素质指标上所处的层级做了初步的分析和界定,即作为青年志愿者必须保证有基本的志愿精神(层级1),有相对较好的职业素养(各层级均为2),具备与提供志愿服务相适应的、适当的知识技能(沟通能力为层级2,其余为层级1)。基于上述模型,本文通过使用熵值法计算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其中动机特质的权重为24.17%,职业素养的权重之和为38.19%,知识技能的权重之和为37.54%。基于上述结果,本文简要对青年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和评价等三个方面做了应用阐述,提出了相应管理建议,作为大别山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