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为育龄期女性多见且难治的良性疾病,却表现出一些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如:异位病灶异常增殖、浸润、甚至向邻近组织侵袭等。该病具有形态多、范围广、极具复发性的特点,使其难以被早期诊断。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不能耐受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或不堪忍受疾病反复发作而选择全子宫切除术这种彻底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生育功能、生活质量、甚至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损害。目前,AM发病机制以及痛经的发生机制尚不能完全明确。近年研究发现,钙周期蛋白S100A6很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分化、调节信号转导通路等方式,参与调控细胞功能,改变特定类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能力,来缩短肿瘤细胞增殖周期。据此推测S100A6可能通过调节AM内膜细胞功能,促使其发生浸润和转移,参与AM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S100A6在AM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子宫相关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CA125在两组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索S100A6在A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患者痛经的关系,以期证明可以通过子宫内膜活检的方法取得患者子宫内膜,联合检测内膜组织中S100A6和血清CA125水平,为临床诊断AM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7.08到2019.02期间因AM于承德市中心医院妇科住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30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因子宫肌瘤或CINⅢ等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术前利用VAS评分法评测AM患者的痛经程度。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病例组的子宫在位内膜、子宫肌层病灶异位内膜以及对照组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100A6的表达强度,探究其与患者痛经程度的关系;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CA125水平,并探究其与患者痛经程度的关系。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病例组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分别与对照组的正常内膜进行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病例组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之间比较,采用两相关样本秩和检验;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S100A6表达水平、血清CA125水平与患者痛经程度的相关性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P﹤0.05存在相关性。用ROC曲线法计算S100A6、血清CA125及二者联合诊断AM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病例组子宫肌层病灶异位内膜中S100A6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痛经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病例组在位内膜中S100A6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患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S100A6表达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A125水平与患者痛经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S100A6、CA125及二者联合诊断AM的敏感度分别为0.8、0.667和0.8。特异度分别为0.667、0.9和0.767。AUC分别为0.761、0.797和0.822。结论:1.AM患者子宫在位内膜和子宫肌层病灶异位内膜组织中S100A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同一患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S100A6的表达水平相似。2.AM患者子宫肌层异位内膜组织中S100A6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痛经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3.AM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4.AM患者血清中CA125升高程度与患者痛经程度呈显著正相关。5.子宫相关组织中S100A6及血清CA125检测,对AM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采用子宫内膜活检的方法,联合检测子宫内膜S100A6与血清CA125水平可提高AM诊断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