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汽车所产生的道路交通污染成为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尤其是以交通污染带来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噪音污染使得人们尤为关注。因此,城市绿地对噪音污染以及颗粒物污染的防治效果也成为大量的学者研究、关注的热点。关于植物群落的滞尘、降噪效应的相关研究,大部分研究是将植物的降噪和滞尘分开而进行植物群落对单独的滞尘或降噪某一方面的生态效应的研究。然而将这两种生态效应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的却鲜见报道。本文将西安市环城西路城市道路带状绿地设定为研究对象,对城市不同道路植物结构组成的绿化带、在不同的宽度下对降噪与滞尘效应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目的在于为日后城市道路绿化带的设计,提供在滞尘与降噪两方面都产生较好生态效益的植物配置结构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实地对西安市环城西苑进行的绿地配置调查,在环城西苑西门至玉祥门段对乔灌草结构、乔草结构及灌草结构绿化带分别在5米、10米和20米宽度下的降噪与滞尘效果进行实地测定。实地实验测定侧重相同宽度下不同植被结构的绿化带、相同植被结构绿化带的在不同宽度时的降噪与滞尘效果,进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研究不同绿化带植物配置结构造成的不同降噪、滞尘效果的因素,最终选出在滞尘与降噪两方面都产生良好生态效应的绿化带。分析研究得出:1、在滞尘方面,乔草结构绿化带在三种结构绿化带中表现出了最好的滞尘效果,灌草结构绿化带的滞尘效果较为一般,乔灌草结构绿化带的滞尘效果相较前两者较差。影响不同植被结构绿化带滞尘效果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不同植被结构的绿化带内的相对湿度、温度以及不同植物群落所构成的孔隙度的不同。实验结果表明:绿化带内的相对湿度与颗粒物浓度呈现正相关性,温度与颗粒物浓度呈现负相关性,植物群落结构的孔隙度主要是通过影响到植物绿化带周围的风场,进而促进或抑制颗粒物污染的扩散。2、在降噪方面,乔草结构绿化带在三种结构绿化带中表现出了最好的降噪效果,乔灌草结构绿化带的降噪效果较为一般,灌草结构绿化带的降噪效果表现较差。影响不同植被结构绿化带降噪效果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分别是:绿化带的宽度与不同植物结构绿化带所构成的水平郁闭度的差异。绿化带宽度和植被结构的水平郁闭度与噪音衰减都是呈现负相关性。在宽度较小而水平郁闭度较大的绿化带对噪音衰减的影响比较明显。3、综合绿化带对滞尘和降噪效应的两方面对比分析发现,乔草结构绿化带在5米、10米及20米宽度下都能表现出非常好的滞尘与降噪的效果,20米宽的乔草结构绿化带在这滞尘和降噪两方面都有最佳的表现。4、除了乔草结构绿化带,10米宽度的灌草结构绿化带也表现出了较好的滞尘和降噪的效果,对于一些需要良好的降噪、颗粒物防护要求,且对视野通透度需要较高的城市道路,灌草结构绿化带是非常适合的绿化带配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