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是我国中部地区典型的农业大省,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湖南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粮食和其它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有力的保障和推动了湖南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非农产业就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变化,以及湖南的欠发达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性等内部原因,农业发展仍然是湖南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其发展的相对滞后仍是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由于农业是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交织的弱质产业,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风险,因此对农业支持保护的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对农业进行支持保护,是世界各国采取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政府对农业扶持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同样,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对农业的财政支持也成为必然。基于此,本文选题的初衷即通过对财政支农和农业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将其运用到湖南农业经济领域进行实证检验,分析湖南省财政支农及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而分析湖南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终为湖南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增长提出一些切实性的政策建议。本文基本结构如下:第一章为导言,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理论介绍部分,主要介绍财政支农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存在的必要性。第三章对湖南财政支农的历史进行一般考察,从财政支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投入结构以及管理体系三大方面对财政支农的现状做了分析,指出了当前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四章分别运用计量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就目前湖南财政支农在农业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运用C-D生产函数、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湖南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总产值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财政支农支出的产出弹性较大;其次,湖南省财政支农支出并不稳定,容易引起了农业经济的波动。运用协同性和非对称性分析,反映出湖南财政支农支出变动与农业经济增长并不具有同步性,农业经济增长波动具有对自身波动存在杠杆效应的非对称性。第五章在总结以上各章分析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促进湖南农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