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对新教师转变角色,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作为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现已成为全国性的教师培训活动,可以说是高投入、大规模。但就其实效而言颇有争议,有部分学者反映岗前培训低效,像岗前培训这样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国家高投入,教师高需求,培训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笔者了解到江西省高校岗前培训的创新性实践,通过实证调研,了解江西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有效性的现状,探索岗前培训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从而找到提高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有效性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本研究在对岗前培训有效性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总结出有效培训的基本特征,即学习有效、教学有效、过程有效、管理有效和结果有效;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运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影响岗前培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自编问卷《关于江西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有效性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分为三大部分:新教师的基本情况;岗前培训有效性调查表;开放性问答。并对江西省2013年8月份进行的岗前培训进行了实证调研。通过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调查结果表明:一是总体上岗前培训较为有效,在新教师因素、培训教师因素、培训过程因素和培训效果方面均比较有效;二是各因素间相关性显著,其中新教师、培训教师和培训过程与培训效果建立回归模型,存在因果关系;三是培训管理因素里存在的问题较多,在年龄和学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领导重视、经费充足、制度健全、配备优质教师、改革课程设置和新教师积极参与是江西高校岗前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只有树立教师发展理念,通过加强对新教师的指导,对培训教师进行培训,加强监控培训过程和培训管理,不断完善岗前培训有效性的途径,加强对培训活动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