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关系是21世纪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中美关系对两国而言,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中国,新世纪的前二十年被认为是一个大的战略机遇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作外部保证。中国必须处理好与世界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国重视与发达国家的关系,中美关系更是重中之重,战略意义大于双边关系本身。但是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美关系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变数。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较多,意识形态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意识形态影响中美关系由来已久,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影响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探讨和认识意识形态影响中美关系的历史轨迹和规律,对发展未来的中美关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把中美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来系统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正是本论文的将要讨论的主要课题。本论文的正文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旨在辩词明义,限定意识形态概念在本文的应用范围。国际政治学上的意识形态概念与一般哲学和政治学意义上的概念不完全相同,它是以国家为研究单位从国家对外交往的角度来定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即它是以国家意识形态为基本的表现形式,除了具备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的共性特征外,它还表现出很强的国家间关系互动特色。国际政治学上的意识形态概念需要从国家、民族、阶级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涵义。意识形态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是基于它的一般政治功能而发挥作用的,影响程度的深浅则取决于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如何确认和实现本国的现实利益。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详细考察了中美关系中意识形态因素发挥作用的历史和现状,归纳出五十年来影响中美双方外交政策互动中的主要意识形态因素,并对其在各自整个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作了历史对比分析。中美关系前二十年的不正常历史受制于各自扭曲的外交政策意识形态,在中国是有左倾倾向的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在美国则是极端的仇华反共主义。尖锐对立的意识形态造成了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全面对抗。后三十年,中美两国从最根本的现实国家利益出发,调整<WP=5>对外政策,超越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分歧,使双边关系步入正常化的轨道。尽管这一时期意识形态在各自的外交政策中一直处于次要地位,但对双边关系的影响依然很大。中美关系波澜起伏,每次停滞和倒退都有意识形态的背景。在美国的对华外交中除了原有的“反共主义”时隐时现外,霸权主义正在上升为新的意识形态因素,几乎要超越国家现实利益影响着美国冷战后的对华政策。在中国的对美外交中,反对霸权主义从属于维护世界和平总的目标,尽管中国强调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反对霸权主义对事不对人,不以某一国为固定对象,但是来自美国的霸权主义无疑是中国新时期外部安全的重大威胁。霸权主义与反对霸权主义构成中美关系中新的意识形态特征。第三部分从意识形态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一般规律出发,试图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做出谨慎的预测,并对中国的对美意识形态外交对策提出参考性的建议。意识形态在中美双方的外交政策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不同之处在于各自重视或影响外交政策的程度不同而已。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是历史形成的,并将长期存在下去。受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中美关系不可能一帆风顺,勇往直前,只能是在曲折中稳步前行。中国从自身的战略目标出发,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减弱意识形态因素给中美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对美意识形态外交应“坚持对话,不搞对抗”,积极开展两国间的政治和文化领域的交流,加强理解,扩大共识,在世界多样性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大框架下促进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