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个气候带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解动态及其通用模型探索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三库一级动力学(Csoct=Ca×e-kaxt+Cs×e-ksxt+Cr×e-krxt)为理论基础,通过土壤样品的实验室培养,运用SAS9.0的非线性过程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土壤有机碳分解动态和其碳库大小及分配,并结合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探索土壤有机碳分解动态通用模式:kc=a×{1+[b×(t/c)d-1]/et/c},其中a、b、c、d为待定参数。研究区域主要以气候带和生态系统划分,包括:湿润亚热带草地生态系统、湿润温带草地生态系统、湿润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湿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干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湿润亚热带农田生态系统。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分解均呈现出前期快速分解(0-30天)和后期稳定分解两个阶段。快速分解期土壤有机碳分解量占整个培养时间分解量的30%50%。土壤类型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分解动态影响为:湿润亚热带草地生态系统黄壤>红壤;湿润温带地区草地生态系统亚高山灌丛草原土>高山草甸土>山地栗钙土>山地粗骨栗钙土>灰钙土;湿润亚热带灌木林生态系统石灰岩土>黄壤>红壤>黄棕壤:湿润温带桦树林生态系统沼泽土>白浆土>腐殖质火山灰土;湿润温带常绿针叶林森林灰褐土>暗棕壤>亚高山草原土:温带干旱地区红柳林生态系统砂壤土>砂土;湿润亚热带地区花生地生态系统红粘土红壤>红砂岩类红壤;湿润亚热带地区水稻田生态系统潜育黄泥田≈潴育黄泥田>淹育黄泥田>漂洗黄泥田。湿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类型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分解动态影响为:红壤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常绿阔叶林;黄壤灌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黄棕壤表层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在森林生态系统林龄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需要上百年时间才能表现出差异:湿润温带成年云杉林>原始云杉林:农田生态系统几十年耕作时间就能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分解产生明显差异:耕作0年和耕作5年的玉米地无明显差异,均显著大于耕作30年玉米地。从垂直尺度看绝大多数研究样点是表层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大于心土层和底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为0.033 g/kg-1.731 g/kg,比例为0.45%-42.12%,其周转时间为4天到161天;缓效性有机碳含量取值较宽,为0.083 g/kg-64.082g/kg,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为5.38%-81.68%,其周转时间为1年到161年;惰效性碳含量为0.407 g/kg-70.910 g/kg,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为17.100%-77.320%。由于土壤类型、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方式、气候条件和垂直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但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各分库所占比例及周转时间有所不同。从不同生态系统碳库比例差异可知:频繁耕作降低土壤固碳能力;缺水状态不利于土壤有机碳固定;温带气候更有利于有机碳固定;湿润温带草地生态系统是很好的固碳系统。运用SAS9.0的非线性过程拟和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分解动态通用模型各参数。拟和分解曲线与实测曲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将参数a、b、c、d与土壤理化参数(包括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惰性碳含量、非惰性碳含量、PH、土壤粘粒含量、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容重)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参数a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R2=0.706),与土壤水分含量中度正相关(R2=0.413);参数b与土壤粘粒中度正相关(R2=0.476),与PH中度负相关(R2=-0.415);参数c与土壤容重中度正相关(R2=0.428),与土壤粘粒轻度负相关(R2=-0.269):参数d与土壤总有机碳(R2=-0.363)和非惰性碳均轻度负相关(R2=-0.371),同时参数c的取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d的取值(R2=-0.37453)。用各参数的相关因子表达参数拟和曲线,得到关于a、b、c、d的曲线相关性分别为:0.781、0.789、0.473、0.485。
其他文献
目前,由于抗生素选择压力造成的病菌耐药性增强以及耐药机制多样化,对人类抗感染治疗提出严峻考验。同时,含抗生素的制药、医用废水的肆意排放以及含大量抗生素的牲畜排泄物
基于华南区土壤、气候特点及土壤养分状况,以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生产撒可富复合肥、国产其他品牌复合肥和进口不同复合肥为供试肥料,通过大面积田间试验与示范结合盆栽试
土壤有机碳矿化是全球碳循坏中的重要环节,而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有机碳矿化动态的重要因子,因此对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规律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土壤有机碳矿化对
随着大规模集约型畜禽养殖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也随之逐步发展起来,并且在消化农业有机固废和推动农村新能源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沼气发酵产生的沼
学位
针对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土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对脱硫废弃物的施用量、溶解度和改良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脱硫废弃物的溶解度与温度成正比,与其粒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