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ehu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高分辨磁共振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负荷和斑块内成分。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复发以及颅内急性缺血灶的关系,总结缺血性脑卒中高危斑块的特征。  方法:收集115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1周内完成头颅和颈动脉磁共振检查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定量分析颈动脉斑块负荷和成分、颅内急性缺血灶大小,比较症状侧与非症状侧的颈动脉粥样病变特征,比较初发与复发卒中者的颈动脉斑块差异,评估颈动脉斑块特征与颅内急性缺血灶的关系。  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侧斑块负荷较非症状侧重,斑块内钙化更多,且斑块内脂质核心、出血和钙化的体积均大于非症状侧(P值均<0.05)。复发卒中患者较初发卒中患者年龄更大、高血压患病率更高,且颈动脉斑块负荷更重和钙化更多(P值均<0.05)。颈动脉斑块负荷与同侧颈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灶的有无及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值均<0.05);颈动脉斑块内坏死脂核及出血的大小与同侧颈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灶的大小呈正相关(P值均<0.05)。  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颅内缺血灶的大小与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负荷及斑块成分(坏死脂核及出血的大小)关系密切,卒中复发与颈动脉斑块负荷和斑块内钙化关系密切。高分辨磁共振可以作为识别高危斑块的良好工具,帮助评估卒中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水平与冠心病合并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至7月因胸部不
研究背景: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儿童期发病首位的恶性肿瘤,以学龄前期儿童多见。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0-10岁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约为3/10万-4/10万,严重威胁着儿童
背景和目的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发病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部分患儿可反复发生肺炎,即反复肺炎。反复肺炎发病机
课题背景: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又名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由ATP7B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世界范围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