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高分辨磁共振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负荷和斑块内成分。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复发以及颅内急性缺血灶的关系,总结缺血性脑卒中高危斑块的特征。 方法:收集115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1周内完成头颅和颈动脉磁共振检查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定量分析颈动脉斑块负荷和成分、颅内急性缺血灶大小,比较症状侧与非症状侧的颈动脉粥样病变特征,比较初发与复发卒中者的颈动脉斑块差异,评估颈动脉斑块特征与颅内急性缺血灶的关系。 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侧斑块负荷较非症状侧重,斑块内钙化更多,且斑块内脂质核心、出血和钙化的体积均大于非症状侧(P值均<0.05)。复发卒中患者较初发卒中患者年龄更大、高血压患病率更高,且颈动脉斑块负荷更重和钙化更多(P值均<0.05)。颈动脉斑块负荷与同侧颈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灶的有无及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值均<0.05);颈动脉斑块内坏死脂核及出血的大小与同侧颈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灶的大小呈正相关(P值均<0.05)。 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颅内缺血灶的大小与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负荷及斑块成分(坏死脂核及出血的大小)关系密切,卒中复发与颈动脉斑块负荷和斑块内钙化关系密切。高分辨磁共振可以作为识别高危斑块的良好工具,帮助评估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