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福建东部一个畲族村落——福安市社口镇谢岭下村为考察对象,以人类学的民族志为视角,通过长达一年左右的实地田野调查,结合访谈、参与观察、问卷以及文献的搜集解读等方法,从生计与饮食、人口与家庭、宗族、聚落宗教、家庭宗教、岁时节庆、婚姻、生育养育、丧葬习俗等方面,尽可能详实地对其经济、社会、文化及其近期变迁予以整体性的描述和分析,力图呈现出一个闽东畲族小社区的全貌。全文主体由十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针对本文的选题缘起、畲族研究成果以及成文所用的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予以简要交代、综述和说明。第一章从地理位置概略、行政区划与沿革、生态与聚落三方面着手简要介绍了研究区域的背景及谢岭下村的村落概况,以期营造区域研究的方位感。第二章着重以水稻、茶叶、养殖及其他和饮食四节为框架,对谢岭下畲民的生计及饮食结构进行描述,勾勒出谢岭下村经济生活的“前世今生”,并简要探寻造成变迁的促因。第三章主要以通过家户调查及村委所获得的人口资料,对谢岭下村人口、家庭、分家及赡养等人口与家庭的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旨在尽力描绘出该畲族社区的人员构成形貌。第四章以宗族特征最为突出的上村蓝氏为中心,从族源与祖先认同、世派的传衍、宗族的象征、宗族组织与宗族关系四个方面探讨宗族组织在谢岭下村畲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五章以聚落宗教为题,针对谢岭下畲民庞杂多样的聚落信仰体系从庙宇与神灵、仪式专家、村庙管理、仪式传统四方面进行描述,以期展现出谢岭下全境的聚落宗教概况。第六章区别于聚落宗教,着重关注家庭宗教信仰体系,以家宅为空间,对起屋、入宅、家内的神灵与祖先崇拜、家宅厌胜物四个方面予以描述,旨在基本呈现谢岭下家庭宗教的剪影。第七章即将谢岭下村民一年所须经历的岁时节庆,以季节为时间轴,详述春、夏、秋、冬的岁时节庆习俗及相关的祭祖、敬神祭仪。第八章是主要在对谢岭下婚姻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分别从婚前、婚礼及婚后三方面描绘出传统畲族嫁娶婚的主要婚俗,并简述不同婚姻形式的习俗。第九章试图从生育和养育两方面,描述出谢岭下畲民的生命习俗与仪礼,以深化对畲族重嗣观念的认识。第十章为丧葬习俗,主要分为初葬和二次葬两大部分,通过繁复的仪式呈现出谢岭下畲民以荣葬追思先祖的场景。最后一部分为结语,概括本文的叙述,总结习俗的微妙变迁,并阐明本研究的主要学术价值及局限。本文是对一个畲族村落进行的小社区民族志研究的初步成果。本文的研究试图表明,在畲族地区开展村落民族志研究,是整体畲族研究的立足之本,它不仅可对某一特定时空背景下畲族的族群、社会、文化和历史有更为具体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对变迁中的畲族文化进行抢救性的记录,为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建立更客观和扎实的资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