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及新SHV型β-内酰胺酶特性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8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etrum β-lactamases,ESBLs)是可水解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β-内酰胺酶,主要由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近年来产ESBLs菌株在临床上的分离率不断增加,已经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有关ESBLs的研究,尤其是基因水平的研究是目前国际上临床微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我国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较高,有关ESBLs基因水平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我们就ESBLs,尤其是ESBLs基因方面作了如下研究:收集浙江省8个地区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36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评价ESBLs表型的筛选方法,鉴定产ESBLs菌株中SHV型酶基因型分布情况,并研究一种新SHV型β-内酰胺酶的特性。1.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比较及相关基因学研究 目前ESBLs表型检测方法有双纸片法(double disk test,DDT)、E test法、三维试验、Vitek法及1999年全美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酶抑制剂增强的纸片扩散法和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inhibitor potentiated broth dilution test,IPBDT),但由于后两种方法的试剂费用贵、购买及操作不便,而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需要一种简便、易行、可靠、经济的ESBLs表型检测方法。我们采用IPBDT、DDT、Etest法、Vitek法检测68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0株标准产酶大肠埃希菌及1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中产ESBLs的情况。以IPBDT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DDT法、E test法和Vitek 法的ESBLS检测结果。发现DDT、E test法和ViteK法的特异度均较高,而灵 敏度分别为96.4%、70.4%和75.9%,提示与E test法和Vil:eK法相比,DDT是 一种可以替代IPBDT的简便易行的ESBLS表型检测方法。对5株DDT和IPBDT 检测结果不符合的细菌进行p-内酞胺酶基因分型,发现其中2株细菌产生的是 非IEM非SHV型p-内酞胺酶,另3株产生的是不属于ESBLS的TEMl型卜二 内酞胺酶,造成表型与基因型检测不符合的原因可能与细菌IE:M4型酶产量高 有关。 2.浙江省产超广谱卜内棚酶菌株SRV型p-内硼隧因型分布 采用IPBDT检测1998年9月1 年6月浙江省8个地区医院和浙江大学 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362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筛选出 119株产 ESBLs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中olpo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斑 点杂交的方法对其所产ESBLS进行初步分型,其中单独产TEM型和单独产SHV 型p-内酞胺酶的细菌分别占55.5%和 10.9%,同时产IEM、SHV型的占 13.4%, 产非IEM非SHV型的占20二%。浙江省内各地区ESBLS基因型流行情况不同。 将其中29株细菌所产的SHV型p-内酞胺酶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入pGEM-Te卿 载体,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昔酸序列,序列分析结果在网上查询比对,确定 SHV基因型,发现 SHV-且型 4株,SHV-5型 1株,SHV-11型吕株,SHV.12 型 8株和 SHV毛8型 8株,提示 SHV*、SHVl 和 SHV-28型是 SHV型p-内 酞胺酶在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主要流行基因型。 3.新型卜内硼酶SHV-28的发硼其特性的研究 采用PCR方法获得浙江省宁波和舟山地区临床分离的吕株表型鉴定为产 ESBLS肺炎克雷伯菌所产SHV型p-内酞胺酶的基因,该片段含888个核苦酸, 4 基因克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核昔酸及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在GenBank查询无相 同序列,为新发现的一种p-内酞胺酶SHV毛8型(GenBank f录号:M99299人 将该型基因片段与pET毛8b表达型载体连接后转入大肠埃希菌中表达,测定重 组细菌所表达的重组蛋白等电点为7.6:重组细菌酶抑制剂增强的纸片扩散法鉴 定为非产ESBLs细菌;脉冲场凝胶电泳研究发现这8株临床分离株相互之间的二 亲缘关系较小,说明产SHV28型酶菌株有可能是独立发生的,不存在耐药菌’株的克隆传播;接合试验的结果提示SHV28型卜呐酞胺酶基因位于质粒上。 以上研究表明: 1.以WBDT检测结果为标准,与E test法和Vil:ej’法相比,DDT是一种简便、 特异、敏感、经济的ESBLs表型检测方法,可在临床实验室中推广使用。 2在浙江省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TIM型是其产生的主要卜 内酞胺酶基因型。SHV型p-内酞胺酶有 5种基因型,其中 SHVl、SHV刁 和 SHV上8型是主要流行SHV型卜内酞胺酶基因型,且不同基因型SHV型p-内酞 胺酶在不同地区流行情况不同。 3.浙江省宁波和舟山地区8株临床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首次发现一 种新型p-内酞胺酶GHV毛8型人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用洛赛克20mg,每日早晨吞服,对照组43例口服雷尼替丁0.15g,1日2次.两组疗程均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6
伴随微课这种教学形式的快速发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它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具针对性、直观性、交互性、趣味性以及高效性,甚至凭借这些强大优势
采用水浸提法从西洋参中提取淀粉,以正丁醇沉淀法分离和纯化西洋参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并用双波长吸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用水浸提法提取西洋参淀粉的提取率
研究背景和目的:全球艾滋病的流行形势日益严重,艾滋病感染正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妇女感染人数日益增加,HIV阳性孕妇也随之增多。而HIV阳性妇女又可以通过怀孕、分娩和
目的调查镇江地区哮喘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5、IL-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镇江地区100例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
目的与意义:采用异基因小鼠(C57BL/6j,H-2Kb、BALB/c,H-2Kd)和同基因小鼠(BALB/c,H-2Kd)模型,观察不同方法骨髓细胞移植后小鼠体内移植细胞的回巢、生存情况,移植细胞回巢与趋化蛋白SDF-
结合中职《病理学》[1]形态学科特点,把“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2]运用于病理教学活动中,既使课堂氛围活跃,又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从引入“
以燕麦麸皮粉和低筋粉为主要原料,以麦芽糖醇为甜味剂制作燕麦麸皮桃酥,考察燕麦麸皮、麦芽糖醇、色拉油添加量以及焙烤条件对桃酥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