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多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匮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加之土地的浪费、破坏、污染等,导致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威胁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提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即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占用耕地,同时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力度来抵消耕地数量减少,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整治作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能够直接补充耕地数量,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从而可解决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城乡用地紧张问题,成为促进资源、环境、人口和经济协调发展并保证粮食安全的最佳选择。
本文从国内外关于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潜力的研究动态出发,运用土地基础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例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GIS叠置分析等方法对土地整治潜力的测算以及分级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浏阳市实际情况,运用研究确定的土地整治潜力测算和分级方法,对浏阳市土地整治潜力进行了测算和分级。力图为浏阳市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对本文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和土地整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第二部分土地整治潜力测算和分级方法研究。对农用地整治潜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宜耕后备土地开发潜力、土地复垦潜力的测算方法和评价分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土地整治潜力测算和评价分级方法。
第三部分实证研究。针对浏阳市土地资源状况,利用土地整治潜力测算和评价分级方法分别对浏阳市农用地整治潜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宜耕后备土地开发潜力、土地复垦潜力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分级。
第四部分结论与展望。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指出了本次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今后尚需研究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