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职业期望中的性别与城乡差异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43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的职业期望对于青少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期望与职业选择紧密相关,初中生尽管尚未处在面临职业选择的阶段,但是随着性别社会化,家庭社会化和学校社会化的影响,初中生在职业选择上具有了明显的男女差别和城乡差别。研究发现,男生偏好管理性强,管理性高的职业,而女生偏好专业性强和稳定性高的行业,这不单是由男女的生理差别造成的,更多的是由后天社会化过程中建构的;另外,城市学生的职业认知度和职业期望的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比农村的学生高,城市学生的职业期望更加丰富和具体,职业期望受到学习成绩,父母职业性质的影响。   分析方法的创新点:在本文的研究中,设置的期望职位的开放性选项,让学生填写自己想的职业,采取了两轮三角编码方式,采用社会经济地位的国际标准编码对1800多个职业进行归类,转换成为ISEI的分数。   由于按照该分类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男女差别,本文新增设立了两个维度,即管理层维度和管理性维度。这两个维度比较好的弥补了国际职业社会经济地位编码表在中国环境下的缺陷,增加了行业内的管理等级,和管理性大小,对中国环境下众多个体商贩,自我雇佣就业人群的职业社会经济地位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另外发现,在中国的情境下,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群中,专业性和管理性呈现明显的负相关,而且按照国际社会经济地位的分类,专业性职业的得分高于管理性职业的得分,这与中国的现实不符,说明了职业国际社会经济地位分类表在中国的另一个不适用性,文章对此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职业社会经济地位分类的标准反映了中国社会分层的现实,关于其在中国情景下的适用性,需要我们加入自己的视角进行补充和完善。本文只探讨了管理性和管理性两个指标,实际上还有更多的因素,诸如国有非国有,或体制内体制外等因素都是中国国情下特殊和重要的因素,此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体验式学习培训机构层出不穷,这类培训课程注重人的内心成长,强调精神层面的提升对成功的重要作用。本文关注的也是这样的培训机构,该S机构以第三方
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政治和社会层面的改革,同时也重构了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从经济和社会领域的直接管理中逐渐退出,把部分权力逐渐放归给企业和社会。在政府逐
学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大量外出务工农民纷纷返回自己的家乡,农民工回乡流动出现井喷。这一群体的大规模返乡流动以及随之出现的“返乡没意思,打工没前途”的心理认同困
学位
本文对当代中国城市中正在发生的生存型消费与享受型消费现象进行了比较分析。具体而言,文章通过社会分层、性别主义、代际差异、社会保障以及地区的文化性和发展性差异几种
学位
本文使用2009年教育部应急课题项目“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外来工的影响"(2009JYJR007)的数据,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外来工收入变化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调查问卷直接询问了金融
学位
城市大规模拆迁改造一方面改善了城市面貌、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市地缘结构变迁,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对于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回族来说,影
学位
本研究以“需要层次理论”和“ERG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华中科技大学2347名全日制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调查,从学生主体主观的角度出发,以教学培养制度为框架,考察教育主体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论题的缘起 一、选题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工作”专业重新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并得到迅速的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