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管理问题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c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遗址是构成我国文化遗产的主体,它代表了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是悠久文化历史的见证,具有极高的综合价值。但由于我国大遗址具有范围过大,类型众多,所处环境复杂的特点,给大遗址的保护利用造成了许多困难,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大遗址保护利用面临着遗址区被城市化吞噬、文物遗址屡遭破坏和遗址区发展落后等一系列挑战,如何实现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充分发挥其综合价值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大遗址保护规划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具体指导大遗址保护管理的依据,是有效保护大遗址的前提条件,我国现有的大遗址保护规划管理存在着法律法规不足、缺少公众参与等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大遗址的保护利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管理体制不顺,要解决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问题要从管理的角度入手。 本文以行政管理理论、城市规划管理理论和行政法学等基本理论依据为基础,以大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管理问题为切入点,对陕西省大遗址保护的规划管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结合行政管理理论、城市规划管理理论和行政法学理论,从多个管理要素入手,对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审批与实施的管理进行了规范化研究。 2.以陕西省大遗址规划管理为例,运用规范化研究的成果,指出了我国目前大遗址规划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各个问题做了深入剖析。 3.针对提出的大遗址规划管理问题,借鉴国外文化遗产、国家公园的保护规划管理经验和启示,结合我国大遗址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内部管理的完善与改革和外部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两方面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区域空间结构优化是转型期社会经济结构重构的重要研究内容,是人文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重点领域。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变革时期,区域空间结构重组与
当今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大发展的阶段,稳定迅猛的经济发展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居民出行机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造成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重构。日常服务设施作为居
黄帝祭祀是全球华人祖先祭祀的集中反映和历史延续。祖先的祭祀本质上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祭祀,深层次的产生于我们所理解的传统和习俗里,是华夏文化精神特质的集中反映。近年来,黄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购物中心在我国近几年发展迅速。购物中心对市民休闲、城市公共空间室内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三代万达的购物中心是国内发展较为稳定和成熟的购物中心
旧住宅区的更新改造一直是城市规划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关于旧住宅区更新改造的研究与所处的社会发展背景紧密相关。但在全球化和城市迅速转变的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全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选择出国学习深造,在许多国家,国际学生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群体。在英国,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国际学生到英国各大学就读。然而,当他们在国外学习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问题,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导致世界性能源危机。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建筑领域的能源改革就显得更加重要。国外建筑界在太阳能一
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步推进,城市的范围日益扩大,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多导致对居住和活动空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建筑在高度上也不断加高。然而,伴随着迅
随着当前城市进一步扩张、居住密度越来越高,有限的城市公共空间无法满足区域内越来越多居民的活动需求。基于该背景,开放部分住区公共空间为城市共享空间,一方面可以为城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