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查德·赖特享有“美国黑人文学之父”的美誉,其代表作《土生子》被誉为黑人文学的里程碑。赖特及其作品《土生子》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不少优秀研究成果问世。这些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研究,并促进了赖特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虽然我国的学术界,已有不少研究《土生子》的成果问世,但是鲜有学者从接受美学中读者的期待视野角度来挖掘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土生子》会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结合《土生子》中的关键人物、小说主题以及艺术手法等,分析了赖特在创作之前预设的读者期待视野、创作出来的作品本身具有的潜在的读者期待视野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对日后作品挖掘具有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除前言和结论外共有三个章节。第一章展现了作者对所处时代和不同种族生活状况的完美解读,同时分析赖特是如何选择种族歧视作为《土生子》的主题来达到预设的读者期待视野。第二章主要论证小说中的创新手法是用来突出别格这一新的黑人形象,独树一帜的象征以及小说中的四种声音都形成了潜在的读者视野。第三章旨通过分析《土生子》中典型角色,种族主题和艺术特点的持久性来体现作品本身蕴藏的读者期待视野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是浅显的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了作品,未能展开非常深入透彻的分析,但是本论文的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学术界从读者视角分析《土生子》的空白,并对赖特的研究做出了贡献。